世界这么大,深深浅浅看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坐山望水,诗画徽州。每年11月中旬到月底,婺源秋意正浓。青山如黛,红叶争艳,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婺源属于古徽州地,是徽派文化的辐射地。没错哈,去婺源主要是去感受徽州文化。山水、驿路、炊烟、清岚、鸡鸣、红叶、乡音,宛如一幅新安派山水,诉不尽每一个中国人心底里的绵绵古意与悠然~

秋浓,篁岭晒秋

一、读书人天下

古徽州文风鼎盛,商业繁荣,秀才举人不希奇,一门出十多个进士的也有不少。处则学文,行则学商。

作为一朵曾盛开在徽州的花朵,这儿从古到今一直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茶乡”,却也当之无愧,可谓”学霸“结队,是读书人天下。自唐至清,全县出进士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多部,其中入选《四库全书》的就有部。历史文化名人紫阳先生朱熹、红顶商人胡雪岩、江南巨商胡贯三、书墨世家胡开文、中药天子胡庆馀、文化泰斗胡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才辈出。

二、山多树多

中国“十大商帮”中,晋商、徽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会馆办事机构、标志性建筑为特征。盐商、典当商、茶商、木材商是徽商“四大行业”,婺源商人则以木商饮誉其中。北京颐和园、山东曲阜孔庙的栋梁,就源自婺源的木商。在骛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皇帝修建宫殿,晓逾各地进贡杉木一百棵,不仅要求粗如谷箩,长需十丈,而且不能有节疮。于是,全国运去成千上万棵杉木,只有骛源的九十九棵符合要求。乾隆皇帝只好再降圣旨,悬赏白银千两,结果最后一棵杉木还是来自骛源。民间传说的可信度有多少值得商椎,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骛源木商的辉煌。

三、水多桥多

这里的父老乡亲说,与其建一座碑让人仰望,还不如建一座桥让人行走。

“桥,水梁也。”江西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五大河流。婺源在饶河水系中的干流——星江中,流水蜿蜒。婺源的桥有座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多座,其中以彩虹桥的名气最大。木桥跨越村庄两岸,桥的参照物是山是水,山水的点缀物。简朴、大方,具有尺度感。在河流之上,具象、实用,且逸着灵动的诗境,如中国画虚空的点染与写意。在这里走一走,就可以回去吹牛: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四、风水宝地

走进一个个村落,青山绿水古树,和畅清心。

原来婺源本地就出风水学名师。明代因择明十三陵而受永乐皇帝褒赏的游朝宗就是婺源人。53位中国历史著名风水先生,其中有7位是婺源的。

假如用无人机鸟瞰,你会发现很多玄机,传统风水学应用得淋漓尽致。如虹关村坐北朝南略偏东向5~6度以中国风水“四兽”模式择地建村;篁村村庄以文房四宝式布局,笔架山,一半月池为砚池,田畈为纸,一株红豆杉为笔。婺源先人在久远的年代里,对神的崇拜超过了对世俗的神祉崇拜。他们把文化理想建立在了山水田园之上,自然、淡远、安心。

五、明清建筑

看建筑,看民居、戏台、宗祠。婺源现存“正中堂”“翰林院”“祥流屋”等明清建筑30多幢。玄瓦白墙,屋漏雨痕,映衬着绿得发青,红得像英雄的山叶,彰显出一幅有近有远,主次交叠,浓墨重彩的风情。

六、吉祥村庄

对家园风水的追求,才得以让婺源村落出落得如此之美。

理想的村落是这样的:枕山、环水、面屏。枕山是村后有山,认为这是靠山,俗称“来龙山”“环水”即河流或溪水从村中流过,是金带环抱,寓示财源不断;“面屏”即前有低山,认为是屏风,可防邪气侵袭。如果遇到不够理想的环境,人们也不一味放弃,而是进行积极改造。(风水称“补基”)。

村落水口,关系到村庄人丁财富兴衰、聚散,讲究“天门地户”,村门“天门”(来水方向)要打得开,村口(去水方向)要闭得紧。村落通常在水口处增加“关锁”如桥、亭、堤坝、牌坊等,主要是为了留住财气。为什么进村多大树?进村水口最多的关锁是林木大树立于村口,保护生气,借树荫寓意福荫子孙发达。“龟蛇把谷口”扼住关口,在龟山蛇山上种植树木,溪流上还建桥造阁,使水口关锁严密,藏风聚气。古时商家门不宜南向,因此,民居大门均朝北。

七、岳飞、秦桧与婺源

很神奇的是,岳飞与秦桧都与婺源似乎有着不小的渊源。

在婺源乡间,百姓除了供奉神、祖先,上香作揖的只有五人,岳飞是其中之一。

年,岳飞征讨内乱李杨,屯兵婺源。建桥挖塘造福百姓,留下墨迹诗章。

在婺源,岳飞的爱国同诗性一起,都给了婺源:

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

经年尘土满征衣,赢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蹄催送月明归。

而篁村人相传是秦桧的后代。秦桧死后,他的后人为了免受株连,改姓隐名,去了秦字头,全村都姓余。之所以取名篁村,还藏着秦桧的贼心,想称帝又不敢,生生把“皇”字头上加了个竹字头,掩人耳目。

八、人与乡情

在商代,婺源就有原住民山越族活动生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这片土地成了中原士族避乱归隐之地。民风淳朴,村里人都很好,和他们打招呼都会热情地回应你,旅行中小小的单纯和美好足可以美丽一天的心情。

九、吃吃喝喝

吃吃喝喝:当然是赣菜了,以“文人菜”+“家乡菜”为主。婺源桃溪家家户户酿酒。自家酿造,不掺杂水分的琥珀色正宗水酒。遇见过吹嘘自己能喝二十杯、三十杯、四十杯水酒的好汉,让他们去体验体验,就会知道:喝两杯和能上景阳冈打老虎——完全是两码事。让人在不知不觉间伶仃大醉,千万不要大意哦!

婺源茶道:婺源茶道有“农家茶”“富室茶”以及“文士茶”三种,不同的茶对茶器与环境都有不同的要求。喜欢茶道的朋友可以留意~

十、雅事四件:

到婺源,当然少不了的文人雅事之乐。很多对传统文化喜好的朋友,来此都会有如鱼得水之感。

笔:其实是进贤县李渡毛笔,不是产自婺源本地。这种笔曾受到王羲之的青睐。用李渡毛笔写成许多不朽的书法珍品。可以一淘。

墨:婺源虹关詹氏制墨世家。乾隆也曾向婺源定制“御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余块詹氏墨,有77个墨铺牌号,其中有48块是詹氏的。日本著名古墨制作收藏家松井元泰曾专门拜访,请教制墨秘籍。日本藏墨家河氏米庵在著作《米庵谈墨》中多次提及婺源墨对日本制墨业的影响。

纸:上饶铅山,宋元时期就因制纸而蜚声内外。铅山连四纸,道工序的手工制,生产需一年的时间。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防虫耐热,不变颜色。成“千年寿纸”。名贵书画、印谱、拓本都用它印刷,以长久流传,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就用连四纸印制。

砚:两种名砚——歙砚和金星砚。歙砚为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的优质歙石为原料制成。

PS.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明经胡氏”始祖胡昌翼的太子平民的传奇可以一看。故事发生在年后唐时期,原来电影里发生的故事都是真的:)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只作为文本辅助,不应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