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白墙灰瓦,前圆后方的豪宅是一座两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大宅,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名叫淮阳第、淮阳堂,也叫江氏祖屋,它的主人是江氏后人。客家人的房屋都有门第、堂号,堂号名称一般取自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始祖或者名人自创。淮阳第里面的淮阳就是指江氏祖先的祖籍地,即为河南淮阳,因此称为“淮阳第”。
所以无论在哪里的客家人都可以通过客家门第寻根文祖,找到自己的祖居之地。淮阳第位于广西贺州市,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占地三十多亩,整座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围墙高三米,院内布局呈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回廊相通,错落有致,富丽堂皇。
江氏的祖先是在南宋时从河南南迁的客家人,到了清代乾隆时由广东五华迁至广西贺县莲塘,也就是现在的贺州,由于族人数量增多建造围屋,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都保持着聚族而居的优良传统。江氏第三代后人江海清,起初靠经商成功致富,后来又于光绪年间在云南等地为官多年,人称云南“江百万”,发达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江氏祖屋,使得这座围屋的规模达到鼎盛。
客家围屋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风格多样,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古建筑精品,主要形式有围龙式围楼、圆形围楼、方形围楼、椭圆形围楼等,广泛分布于客家人的聚居区闽粤赣三省的梅州、河源、漳州、赣州等地,大部分都建在山脚,且附近有河流,对风水极为讲究。
淮阳第就是一座典型的方形围屋,是客家围屋中最常见的样式,深藏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背山而建,以正堂为基准,两侧房屋互相对称,有横有纵。屋前的半圆形院子是最具客家特色的,大门偏左斜开,吸纳来自“青龙门”的贵气,护佑子孙后代“富贵安康”。
设计精巧的数条回廊将所有房屋连通起来,构造有序,正堂地势前低后高,寓意“步步高升”。土坯加木条夯筑的墙壁历经几百年仍然坚固,只是最初的白色渐渐泛黄,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屋内设施齐全,生活必须均可自给自足,处处显现着古人的智慧。
整座围屋最豪华的就属正堂的四进式大厅,门窗都是精美的木雕,高大阔气,雕梁画栋,梁柱雕龙画凤,天井规整大气,石雕技艺精湛,屏风精美考究,富丽堂皇,将中式古建筑的精华一一展现。
描金的木雕门窗彰显贵气,虽历经沧桑,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奢华之气。如今的木雕技艺已被高科技所替代,缺少了工匠汗液的气息和双手触摸过的味道。
造型各异,充满艺术气息的天井,实用又不失美观的木质阁楼,整齐排列的灰瓦,客家围屋的建筑艺术让人着迷。老张曾经看过永定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梅州梅县的超级客家围屋——南华又庐,以及家家门前都有半圆形水塘的普通客家围屋,客家人的无限创造力和神奇智慧无不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阳光从天井洒进屋内,透过雕花的高大门窗,斜射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两百年前的地砖,典雅的画面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古建筑的灵魂和它的主人在这里约会。
(图文均为行者老张原创,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