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古人杰地灵,自然植被良好,景观丰富。在浙江古村落的人们看来,阴阳调和,五行生克,为建筑风水的和谐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他们在营造村落建筑时,仰而观山,俯而听泉,引水筑路,精择美好的场所建造居所,设法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

例如宁海市前童古镇就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白溪平原,北部是梁皇山,东部是塔山,西部是鹿山,远处东南是石镜山、扬家山等群山;梁皇溪环村而绕,与白溪汇于村东,流至三门湾,古镇南两公里是青溪。该镇始祖童潢身为官宦,由于爱慕这里的灵山秀水,带领全家由台州迁入此地居住在惠民寺前,建“寺前童村”,俗称前童。经过多年的落籍生根,历代繁衍,终于成为万人大村。

同样,富阳的龙门古镇被誉为“龙门山下铜墙铁壁”,在群山环抱之中龙门溪穿镇而过,在镇前与发源于龙门山的剡溪汇合后向北流去,并在水口建风水塔;龙门发展至今也是一个有0人规模的大村落。武义的郭洞则“山环如廓,幽邃如洞”,也是三面环山,溪流绕村而过,在水口建回龙桥锁住这风水宝地。像前童、龙门、郭洞这样或依山而居,扼山麓、山坞、山隘之咽喉;或傍水而住,握河曲、渡口、汊流之要冲的古聚落在浙江大地上星罗棋布。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

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个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背山面水的居住聚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如浙南地区,多山地民居。温州、丽水以及台州南部地区,属瓯越文化圈,乡土文化、耕读文化氛围浓郁。永嘉楠溪江流域散布着数百个古村落,在这些纯农业村落,村民们男耕女织,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这深受宗法制影响的村落里,村民们根深蒂固的村落形态是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这与风水所强调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的和谐,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风水观念中村落的外部环境,即外部空间与人的关系最为重要,于是风水便积极地有目的地去创造“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这种“意义”更多地体现在精神象征方面,即它为人们找到一种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的方式。

例如,芙蓉村按照“七星八斗”的构想进行布局,意为天上星与地上人相对应,“星”是道路交汇处方形的平台,“斗”是水渠交汇处的方形水池,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七星”呈翼轸式分列,“八斗”则为JL~I,状分布,道路和水系连通散布的“星”、“斗”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七星八斗”隐喻芙蓉村可以容纳天上的星斗,蕴涵着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如同繁星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这样布局还有利于村落的自我保护。当外敌入侵时“星”可以作为作战指挥台,“斗”则可以用来防止火攻。从生态的角度看还有防火、调节气温和美化村落的作用。

再比如苍坡村则按文房四宝进行布局,村落的笔街其笔尖正对着村西的笔架山,笔架山则倒映在村内的两个池塘,即“砚池”中,恰似一枝狼毫放在了笔架上,惟妙惟肖。而在砚池边沿,有用条石砌成的石槽,意为砚槽。在靠近笔街的地方放置两块大石条,其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和田地,正好如同一张白纸,完美地吻合了“笔墨纸砚”的意思。表达了先辈对后世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人是建筑的主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主体。建筑艺术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形式美的协调,主要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形式美的协调。古聚落的先人们在择地而居时对于山水的形态是格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