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闽清古厝间
领略到的
是近千年的历史风情
这些老旧的房屋
仿佛是被时光凝固的乐曲
深深凝望
便可奏响往日繁华
用手抚摸纹路
便能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
闽清古厝属于合院式的建筑风格。“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建房“风水”的基本格局。人们认为:“门前有水,财源茂盛”,屋前有案山、笔架山暗示仕途光明。另外,房屋的朝向也是尽量朝南,背风向阳才能够冬暖夏凉,民间流传:“坐北朝南,没吃也安闲。”
闽清古厝中有一种建筑叫寨堡,平日居家生活是“寨”,御敌防卫时是“堡”。墙基以石垒砌,高达数米。这看似简单的构筑,却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
有的在垒砌时将石的小头朝外,大头朝内,层层压紧,使敌人很难从外部扒开破口,异常坚固,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石基依然完好如此;有的以整块石无缝砌造,平整如砥,石墙不留立锥之地,有效避免敌人攀爬攻寨。
闽清古厝的装饰主要表现为建筑的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的梁架多为露明,圆粱方枋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斗拱雕花异彩纷呈。
斗拱
在竖柱与梁枋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做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为“斗拱”。在明清与民国时期各有其时代特征,明至清从朴素简约转换到繁缛复杂,而民国时期的雕刻又仅作浅刻花瓣,粗糙草率。或繁或简的斗拱,反映出的是时代的变迁。
雀替
被置于竖柱与梁枋相交处的构件“雀替”,形似双翼,常见在游廊立柱上端以斗拱作几步出跳,在出跳的上端左右衔接两块形似双翼的雀替。雀替双面镂空,多为雕刻“凤朝牡丹”“莲花鹭鸟”,寓意吉祥富贵、一路连科。
梁托
梁枋下左右两端有一承托构件名为梁托,是以整块木头进行精雕细刻。闽清古厝的梁托木雕多刻“鳌鱼”,传说鳌鱼有龙头、鱼身,并且带有四个脚,装点在柱梁之间,寓意海出蛟龙争作上游。
垂花柱
有些伸出的梁枋之间还会加一段瓜柱,瓜柱下端制作成垂花柱头,称为“垂花柱”,也有雀替会附于垂花柱的两侧。垂花柱的雕刻主要以两种形式为主。一种将整个柱头精心雕刻成一层又一层的花瓣,似盛开的鲜花;另一种是对柱头进行五面雕刻,底面雕刻成花瓣,其上四面分别进行雕刻。而这悬吊在半空中的垂花柱,可以从地面上的任意角度欣赏。
在闽清古厝的外部,耸立于屋檐两侧之上,其为“封火墙”。封火墙除了围屋、防火、防风的作用外,也极具装饰效果。主要有“马鞍形”“猫弓形”。封火墙的造型丰富、注重装饰,包含着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古厝屋面正脊有燕尾脊和鹊尾脊两种,前者的脊尾开叉较短,后者的脊尾长。二者都是中间略微凹陷,两端起翘。正座正脊与书院正脊成一横一纵之势,高低错落,轻灵飞动。宛如飞燕,展翅高飞,象征欣欣向荣,也对走出古厝的人寄托美好的愿景。
闽清古厝外部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似乎显得颇为沉重,但其大多置于乡间田野中,各种天然的植物和农作物随四季更替,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景色。
如今
闽清古厝
早已不复旧时繁华
被风霜侵蚀后的墙面纹理斑驳
落满尘土的梁柱木雕镌刻沧桑
但无论岁月如何剥蚀
它们都在用一种倔强的姿态
坚守着往昔的恢宏气派
坚守着闽清人的根
来源:闽清文体旅
作者/来源:乐享闽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