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西南曰宝光"——《高州史》
作为一名高州人,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都听说过高州有三座塔的传说。相传,艮塔守龙脉,文光聚贤才,宝光镇河妖。
三塔地理位置
宝光塔(粉塔)
关于宝光塔流传下来不少名人诗篇。
《宝光塔》明代文学家张晓
浮图九级俯江流,乘兴抠衣豁倦眸。万里雄风吹短袖,四山疏雨澹高秋。
星辰半自长空落,云气低联远岫浮。回首尘寰烟树隔,犹疑飞鸟傍云游。
宝光塔位于广东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河畔上,建于明代万历四年(年)。
宝光塔是明代全国第二高塔,是广东省最高的楼阁式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年10月7日,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光塔的传说
一百人干活九十九人吃饭
当时,建造这塔身高九层六十五点八米,又是在鉴江河滩做基础工程,没有像今天那样有起重吊机工具设备,全靠手工操作,用的是砂糖、砂纸伴优质石灰做沙浆砌叠青砖坚固,塔身不易倾斜要笔直,工程之大又艰巨谈何容易?在工程竣工后,来自施工建塔的民工大部分互不相识,也不过问。有人点数,天天都有一百人干活,但餐餐只有九十九人吃饭,真是奇怪,那人再次暗中点数,照样有一百人干活,吃饭时照样是九十九人,这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
在宝光塔建好后,那干活的其中一人却无踪无迹,人们传说只干活不吃饭那人显然是神仙了,也是仙人扶正塔身,如同一鞭驱邪而耸立鉴江河边。宝光塔不但笔直,而且塔身八角对称,每角边长五点七二米,塔座周围镶嵌有“双凤朝阳”、“鱼跃龙门”、“云鹤飞翔”等二十三幅花岗岩浮雕,塔内螺旋形阶梯贯通,顶层有小门穿出,十分壮观,这反映古代的高州人民能工巧匠的艺术精华。纵观宝光塔,不知是谁写了一副对联“南桥头两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作了形象的概括。对于谁设计的“宝光塔”,建了多长时间,无法考证。
文光塔(文笔塔)
文光塔位于高州市城东镇头岭(即现今的文笔岭森林公园)上,始建于公元年(清代嘉庆二十一年),塔为楼阁式七层石塔,塔平面八角,塔高30.61米,塔内为空心结构,可从底层进入塔腔内部,仰观各层至塔顶,不可登塔。该塔因当时县举人招元傅以振兴郡城文风为由倡建,而且外形似笔杆,塔刹似笔锋,故称文笔塔。
据说,文光塔(笔)、学砚塘(砚、墨)、笔架山(笔架)为高州人的“文房三宝”。因为有此“三宝”,所以高州人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年,高州市人民政府把文光塔所在的镇头岭改造成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文笔岭森林公园,现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艮塔(镇龙楼)
艮塔在高州市潘州区城北的东门岭上,比文光塔晚建造十年,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因此塔当时是为培壮高州郡城龙脉而倡建,故艮塔又称镇龙楼。
该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通高21.08米,底层边长2.65米艮塔首层西侧辟一假门,门呈拱形,门额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龙腾天市”。在二层西侧也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积基树本”。
艮塔与一位在高州做过知府的官员有关。
清道光六年(年)的一天夜里,戴知府做了一个很奇特的梦,他在梦中听见一位仙人对他说,如今高州水灾频发,都是恶龙作祟,要整治洪水,必须首先降伏龙头。对堪舆地理颇有研究的戴知府一梦醒来,深受启发,便立即召集手下,按仙人吩咐行事,一起登上城北东门岭实地勘察。
上到岭巅,戴知府环视府城四面群山,青苍秀拔,气势轩昂,但遗憾的是脚下艮位的主峰,既低又小,显得府城“主山较弱”,如要培壮府城龙脉,必须在艮峰建一座塔楼。戴知府建塔的倡议,得到邑内乡绅、百姓的附议并捐资。因塔楼建于八卦方位里的艮位,所以称为“艮塔”。
艮塔鲜为人知,很多人只知道艮塔在北街尾附近,但一直找不到具体位置,一直都是传说中的口口相传,从未见过真面目,十分神秘。
直到问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叔伯阿姨才知道,解放后,这座艮塔纳入高州农校范围内,后又成为水厂范围,因涉及饮用水安全,厂区内的艮塔自然也是无允许不得参观,所以大部份人没近距离参观过艮塔。
这么说起来,艮塔脱离群众视野有几十年历史了!难怪大部分高州人都不知道!
三塔之中的文光、宝光都已经建成公园,让民众可以随意亲近高城的“灵气”,唯独艮塔依然藏在“深闺”,可惜、可叹!
#高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