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曾有一个重要的工程技术兵种——铁道兵。它战时抢修铁路、保障物资输送,平时参加国防工程建设。虽然铁道兵只有35年的历史,但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近日,记者来到杨柳街道办笔架山居委,采访为修建贵昆铁路做出了贡献的老兵黄顺福,听他讲述铁道兵那些过去的故事。 忆往昔建贵昆线战友牺牲在眼前 黄顺福是年入伍的老铁道兵,那一年他19岁,参加过贵昆线,成昆线,襄渝线等几条祖国大动脉的修建。据他介绍,年7月,东北野战军诞生了一个新成员——铁道纵队;年5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年9月,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叫响“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的口号,有力保障了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调动、粮弹补给和重型装备的运送; 中,他们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圆满完成了各个时期党和人民及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被誉为“铁道建设的突击队”。作为一名铁道兵,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 “贵昆铁路,真的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当时修建梅花山隧道,我们几个连,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头发已经花白的黄顺福说,应征入伍,他被分到云南昆明某军团,负责修建贵昆线贵州的一段。他当时所在连的任务是打横洞,没有任何机械助力,只能采取一人扶钢钎、一人抡二锤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修建梅花山隧道的时候,在隧道里施工,最怕遇到顶棚塌方。有一次,他和战友刚在隧道里施工,顶棚突然塌方,一下砸倒了身旁的战友。塌方的石头砸破了他的头,鲜血和脑浆流满了衣服。他背起战友就往外跑,但跑出隧道后发现,战友已经牺牲了。还有一次,在隧道施工中,风枪手钻完炮眼后,连长带战士们撤离到洞外,只留下一个老兵和一个新兵开始点炮。那个年代很原始,没有电动起爆器,只能用导火索一根一根点。导火索按离洞口的距离定长短,离洞口越近,导火索就越短。在点炮时,突然遇到小塌方了,碎石涌下来,把他下半身埋住,根本动弹不了。导火索一根根燃烧着,随时要爆炸。那个新兵没辙,吓得掉头往洞口跑,搬救兵!见到连长,他话都说不清了,指着洞里,结结巴巴:塌——塌——塌方了!连长一听,把安全帽往头上一扣,就往里冲,往死亡线冲!
看今朝过幸福生活时刻感恩 年,在北京修建地铁线扫尾工程结束后,黄顺福退伍回到毕节老家。因为妻子当时在水城特区水钢电修厂工作,为了能让两个人结束长期分居的情况,黄顺福到水城报道,当时组织上把他分到公安局上班、他不愿意去;分到化肥厂,黄顺福也不愿意去;分到商务局保安科,他还是不愿意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为了能跟老婆多相处,偿还这几年妻子独身一人的艰苦,黄顺福自愿分到厂区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跟着师傅从头开始学习技术,就这样,黄顺福在六盘水安了家。 如今,81岁高龄的黄顺福老人子女孝顺,儿孙满堂。因为年事已高,黄老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目前,黄顺福夫妇住在一起,两位老人相互照顾,早起跳舞散步、中午下棋养花、晚上携手漫步,黄顺福老伴说:“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我们两人都非常珍惜。”对于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国家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如今,老人的各种待遇都得到落实,在家人的照料下安享着幸福晚年。 采访结束时,黄顺福告诉记者,他十分愿意将自己当铁道兵时候的故事讲述给后辈听,因为今天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还有铁道兵这个兵种,但是现在国家的几大枢纽铁路,都是铁道兵流血牺牲换来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好时代,更应该记住当年牺牲的战友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幸福的今天。
林楠
编辑谢勇勇
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