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曾经出现不少富贾商儒,多半都是在功成名就后造福子孙,造福家乡。清朝的江浙一带曾出现过不少富商,这些富商曾一度为当地的经济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浙江有一个小县城“诸暨市”,曾出现过一位富商,富甲一方。因他常行船到无锡,太湖一带做茶叶,桐油,木材生意而发迹,后成江南地区有名富商,他就是“斯元儒”,乾隆年间出生于斯宅村,因经商成巨富,在家乡建起“千柱屋”,以供子孙居住。

“斯”姓人自唐代从东阳迁入此地以“斯宅”命名(斯宅村位于诸暨市的东南部东白湖镇),就一直在斯宅繁衍发展,虽然是稀有姓氏,但都是相依和睦。富商斯元儒拆巨资所建的斯宅“千柱屋”(又名斯盛居),素有农村版故宫之名,是斯姓人曾经的辉煌!

农村版故宫--“千柱屋”的由来:清朝嘉庆年间,在西施故里诸暨的荒山野岭中,一条清澈的溪流曾经承载了斯元儒的梦想,作为农家子弟的斯元儒从斯宅出发,走南闯北寻找创造富裕的方法。像他这样怀揣着梦想走出山坳的很多,但许多人不过是解决了温饱而已,而他却带着千万两银子荣归故里,在深山老林里,花巨资建可容多人居住的“千柱屋”,且居住者多为斯元儒的家人邻里,直至年还陆续有子孙后裔迁入,可谓是建一屋造福子孙后代。

农村版故宫--“千柱屋”的构造:“千柱屋”的总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整座建筑有楼屋间,由根柱子组成(“千柱屋”由此而得名),布局十分严谨,分布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为典型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坐南朝北,通面宽米,纵进深60米。以正厅为中轴线,两侧分置8个四合院,辟10个天井,各院之间,以檐廊相通,晴不见日,雨不湿鞋。各纵轴线北端均设重檐式门楼,共5座,全系青石、砖雕制作,镌刻人物、山水图案,皆形象生动逼真,极其精美,工艺造发颇为讲究。它正面有五扇大门,居中一扇最为高大,嵌着青石凿成的“于斯为盛”四个篆体字。千柱屋四周高墙均有青石镂空雕刻的花窗,宅内门窗多为精雕木刻,工艺水平精湛,素有农村故宫之名。

“千柱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锋书院”位于千柱屋南侧的笔架山下,由树林包围,鹅卵石铺路。书院其实就是斯家的私塾,斯元儒在建千柱屋的同时建造了它,这再次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斯氏子弟均在这深山老林里充满书香气息的书院里读书,在历代良好学风的熏陶下,斯姓人人才辈出,在书屋的一个匾上摘录了诸暨县志中记录的光绪年间斯氏后人科举及第的情况。

现如今的“千柱屋”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它的存在是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以斯氏宗族的聚居,演化发展而成的古建筑群,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后期当地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斯宅有许多哲人英贤,人才辈出,“千柱屋”的出现很真实的映射出斯姓一族的辉煌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