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物,都发生过许许多多让人们传颂千古的故事,而潮州,这座位于粤东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对它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与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曾经的潮州刺史、位列中国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韩愈,一位了不起的唐代文人,被宋代大文豪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代文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同代的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还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的美名,不过,这些皆是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若论及广东的潮州,他的地位则更高,他的故事也更加饱满。
唐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年,51岁的韩愈官至刑部侍郎。这一年,唐宪宗下旨打开皇家寺院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浮屠塔,接指骨入长安供奉。从百姓到贵族,竞相礼佛,唯恐在后,“有的百姓倾家荡产以供奉佛祖真身”。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力劝皇帝莫迎指骨,而是将其“投诸水火,永绝根本”。“韩愈谏佛”令宪宗震怒,被贬为潮州刺史,也正是这次被贬,韩愈才与潮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韩愈在潮州的时候并不长,总共只有7个多月时间,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却做了大量影响潮州后世的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件:一是此理鳄鱼;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办学院,影响后世千年。
相比兴修水利、治理鳄鱼灾害,后世认为韩愈对潮州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教育,韩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资料介绍,韩愈找来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办学,并将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禄几乎全部投入办学。大家想想,作为一个被贬至边疆的士大夫,他却没有因为远离庙堂而颓丧,而是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使得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尚开始形成,并且延绵千年至今。因此才有了“韩愈被贬,潮州受益”的说法。
韩愈在潮州开启的好学之风,自宋代开始慢慢显示出了效果。潮州元代《三阳志》记载,潮州在南宋时曾有两座书院,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所谓“潮二书院,他郡所无,文风之盛,亦所不及也。”“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也成了潮州人的格言,古代潮州文风之盛令人惊叹。
如果说开办书院只是一种举措的话,那参加科举人数及成绩便是这项举措带来的成果,据潮州史料记载,在韩愈之前,潮州一共只有出过3名进士,但自韩愈广开教育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多达名,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这也是为什么潮州人将韩愈的地位抬得那么高的重要原因,这些中第的读书人,都认为是韩愈让潮州获得了蜕变。
潮州兴盛不忘韩公恩泽,对他的纪念可以说极为隆重,城市的母亲河原为员水或鳄溪,是广东除珠江之外的最大河流,后来被改为韩江,韩江以东的山原为“笔架山”“东山”,后来也改名为韩山,这座山上还有一所师范学院叫韩山师范学院,学院的边上有一个庙宇,便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韩文公祠。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改姓”,皆因韩愈而改。
韩江边的韩文公祠规模宏大,屋顶白色的嵌瓷花草装饰精细而雅致。韩愈的塑像就在这个建筑里坐着,穿过大门正好对着潮州城。韩文公祠始建于宋代,在明清有过大修。当地人对韩愈的祭拜已经不仅是单纯的纪念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神灵,祈求得到他的护佑。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到,“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足见在宋朝时,潮州人已经将韩愈敬奉为能佑福民众的神圣了,人们凡有事想求助于神灵时,一定要到韩庙里去做祈祷。
清朝学者檀萃在《楚庭稗珠录》一书中记载了潮州女人簇拥到韩文公庙祭拜以祈求生子育后的情形。“潮妇求子必于文公庙,庙祀处处有之,有求无不应者……直视公为多子母矣!”要见在当时,韩愈竟然还具备了送子观音的功能。韩愈在潮州不过短短大半年,却赢得潮州人一千多年的敬重和崇拜,赵朴初先生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可见只要一心为民,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