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夏友兰中学小休日,余与忻州同事耀光夫妇、贵林、振宇、俊堂、奇科等七人驱车前往神木县城。沿蔚汾河公路西行,过黑峪渡口,跨兴神黄河大桥,经盘塘古村取道神木,穿山越岭,沿沟绕壑,几经辗转,终于柳暗花明,看到了窟野河。只见河水潺湲,两岸植被葱茏,公路宽敞蜿蜒。远望神木县城,高楼耸天,绿树掩映,河水依偎,云蒸霞蔚,格外壮观。
临近中午,进入县城,驻足泊车。七人穿梭于繁华市井中,漫步观赏。整洁的大街,宽敞的行道,高大的绿树,林立的高楼,云集的店铺,熙攘的人流,给人以新奇而难忘的印象。
选一干净饭馆用餐后,七人驱车遂上县城西秃尾河岸边的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麟州胜景,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米,素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成为神木的标志性景观。窟野河、秃尾河汇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杂树成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据史料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所以又赐名“笔架山”。
二郎庙群建于明正统八年(),历代均有修葺。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一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庙群建筑多座殿、庙、亭、阁。整体建筑疏密相间、布局有序,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顶部采用歇山、硬山等多种形制,分别覆盖以布瓦,门面檐头油漆彩绘考究。庙内彩画以工笔画、油彩画法为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其间尚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
二郎山的魅力在于山势的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浑然一体,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地藏洞石窟(明代)、八仙洞(明代)、浩然亭石窟(抗战)、二郎庙(明)圣母殿(清代)、倒坐观音堂(明代)、三教殿(明代)、山神庙(明代)。
七人过山门,拾级而上,临风眺望,远山连绵起伏,神木城依偎而卧,高楼栉次鳞比,绿树掩映,窟野河、秃尾河宛若飘带,交汇缠绕其间。继续拾级而上,游人寥寥,高处不胜寒。
半山腰有一凉亭站台,七人小憩后继续攀登而上,只见山顶祥云缭绕,庙宇云集,游人愈见其少。有道是,风光在险峰,山顶景更宽。只有不畏劳苦的人,才能歆享攀登山顶后的快乐。
站在二郎山巅,初夏凉风利飕有劲。举目仰观宇宙之大,俯瞰大漠浩瀚无边,
游目骋怀,顿觉心旷神怡。
走到二郎庙门前,门外砖雕照壁上精美的雕刻吸引了我的眼帘,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线条流畅,画面自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进入院内,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东西墙壁有道光十五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疑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其手笔不俗,意境深邃,给人以玄妙莫测的遐思。
走进圣母殿。圣母殿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坐北面南,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三间。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所建,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碧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整个建筑雍容典雅,恢弘大气,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山脊向上走,于山脊中段进入二郎山最大的庙群——三教殿。据介绍,三教殿在清道光年间改为“护国寺”,民国二十三年重修为三教殿,正殿三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西壁均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
我在观赏的感慨中不禁想到,三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儒、佛、道三家。三教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三教合一,即儒、佛、道三教相互包容和相互融合。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而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佛、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今天,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佛、道的传统文化,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走出殿门,夕阳西下。望着立于山脊上巍峨的山神庙,因时间而不便上去,只好从原路返回。
下得山来,我站在窟野河畔,回首夕阳中巍峨的二郎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无尽的感慨随山移水转,不禁吟句歌曰:
巍巍二郎山!
美丽的传说,
使你披上神秘的光环;
恢弘的庙宇,
成就了你的雄伟壮观。
巍巍二郎山!
儒佛道三教,
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圣母与二郎,
增添你博大迷人的风光。
巍巍二郎山!
千仞的台阶,
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来客;
华山般山脊,
凸显了你的峥嵘险峻奇。
巍巍二郎山!
陕北小华山,
你是飞腾神木的荣耀;
塞北的明珠,
你是大漠的一顶桂冠!
——壬寅季春修稿于兴县友兰中学(摄影:唐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