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现在,巩义市建有杜甫纪念馆与杜甫陵园。到到巩义拜谒诗圣杜甫,这两个景点不容错过。
杜甫不但在国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在海外,特别是日本也极其受尊敬。在巩义,我就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日本一个研究杜甫的专家瞻仰诗圣故里,在几里外的地方,日本客人就下了车,然后几步一叩首,表情庄重、肃穆,万分敬仰地朝杜甫故里步行而去。但到达破烂不堪的杜甫故里时,客人被眼前的情景触动得老泪纵横,一言不发。
其实,在年的时候,杜甫故里还是破烂不堪的。这是我当年写下的一段文字:“巍峨的笔架山下,当年杜甫诞生窑还在。这是一孔座东向西约有11米深的砖砌窑洞,左侧是一通青石碑,正面楷书大字为:“唐杜工部讳甫位”。当我走进昏暗的杜甫诞生窑时,发现原来悬挂有杜甫炭精画像的窑洞里,摆放着一些杂乱的物什,驻进了看守工地的民工。眼前的景象让人自然联想起杜老夫子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起他一生颠沛流离、贫病而卒的命运,心中陡然凄凉……”现在好了,杜甫纪念馆与杜甫陵园都已经建成了。可见,杜甫在他家乡人民心中的地位历经千年还是不可泯灭。
杜甫陵园位于河南巩义市老城西北约6公里康店乡康店村西的邙岭上。陵园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组成。整个陵园种植花木余株,奇花异草点缀、绿树成荫、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各种设施具有园林建筑风格,已成为邙岭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
前些年,杜甫陵园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年这里的大片古柏随着大炼钢铁的炉火消失了,当时的公社领导曾決定把杜甫和他儿子的墓家平掉,使这里变成一片海绵田。正在千军万马战犹酣之时,在文物干部交涉下工程搁置下来,许多人对那时留下的地貌感慨戏说是天意,是诗圣杜甫显灵了。当时,杜甫墓平整土地留下了两块并列的台地,正处大,侧处小,都四四方方。杜甫两个儿子宗文、宗武的墓冢也平了半截停在了那里。当地人回忆说,当时搬运土方分工到户了,宗文、宗武墓那里分给了县里一个下放女干部,她带着小孩子,劳力不足,干干停停,没有把两个墓给平了。如果是分给别人,早就给平了。杜甫墓埋的是圣人,大家迷信,谁也不敢动工平,就留了下来。
史载,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年),其孙杜嗣业遵先人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故乡巩义市康店的邙山岭上,其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早在宋代墓园周围有垣墙,四门、园内种植苍松、翠柏,历代文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前来凭吊者如织,明代以后陵园被毁。
年重修杜甫陵园时,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吴海棠先生,听到消息后,个人就捐出了人民币元,让先把诗圣墓作以修整。康北村一群众把自己家保存多年的一方石碣捐献了出来。这是他家平地时在杜甫墓附近地下挖出的。那正是杜甫之孙嗣业把杜甫迁回安葬故乡的最早证明啊。上书“杜公部墓”苍劲的几个大字。也正合了明代编修周叙《经少陵墓》诗句所指:杜陵诗客墓,遥倚北邙颠。断碣居人识,高名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寒烟。惟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
陵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花岗岩大型杜甫雕像,高达4.7米,其雕法细腻,线条流畅,技法求实,神志沉重,形象逼真,这一佳作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和已故著名艺术家刘岘先生精心指导,著名雕塑家崔开宏先生创作监制而成。底座基高3米,用黑色大理石砌成,正面“诗圣杜甫”由刘开渠先生题。
说到雕像,还有一段故事。诗圣造像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