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笔架山
文/朱益华
铜陵市长江二路位于实验小学前面的那一段,原来是一片高楼。拆除旧楼房拓宽道路之后,铜陵的街景为之一亮。亮点便是被连片高楼遮挡多年的笔架山显现出来。三座青翠欲滴的峰峦起伏相连,似一架伫立于天地之间的画屏。和一些搞文史的朋友一样,多年来,我也认为眼前的笔架山就是县志里记载的那座形如笔架的石耳山。明代和清代的铜陵县志都说石耳山在县南十余里,两峰耸形如笔架,云覆即雨,旱祷而应。
长期以来,我把这座笔架山当做石耳山在文章里引用。这当中我也曾怀疑过,眼前的笔架山与书中的记载不完全吻合。记得在气象信息不畅通的年代,遇上阴天,住在铜官山附近的居民大都习惯看看铜官山的山头戴没戴“帽子”,若被云雾罩住,笃定下雨。紧挨着铜官山的笔架山,比铜官山矮来米,轮不到它“云覆即雨”预告天气。再有,志书说形如笔架的石耳山在县城南边“十余里”。眼前笔架山实地距离似乎也存在疑问。疑问归疑问,最后都以“古人记述粗略”而没有去深究。因为我们不知道还有一座古老的笔架山存在,而且就是县志记载的那座。
发现,缘由一次考察活动。地处铜陵市白鹤的杜家,是唐代诗人杜牧、杜荀鹤的后裔。这个信息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立刻联想到李白在五松山交往的杜秀才。于是,我们来到杜家村查阅《五松杜氏宗谱》,这是一部自元朝到民国流传有序的家谱。在明代和清代的谱序文字里,都提到杜家村就在“铜陵石耳山”附近。这个记载,触动了我心底曾经的疑问。回过头去查阅乾隆铜陵县志,县志记道:“石耳山在县南十余里,两峰并立,祷雨辄应……山下即杜里。”这最后一句正合杜氏宗谱关于杜家村地望的记述。如此看来,铜官山附近的笔架山应该是近、现代人“望形生义”叫出来的名字,与石耳山不相干。
暮春时节的一天,我们再次来到白鹤杜家村。村东方向横卧着一排青山,面朝横港和大江。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走进其中的一条山冲,去踏访石耳山(笔架山)。拐过山脚,一条僻静小道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山谷深处。满目清新明亮的绿意,山花摇曳,山雀争鸣,没有人踪。我们仿佛置身于太古。仰望周围山峰,哪座是石耳山呢?
正巧遇到一位看山人,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他带领我们转过一处岔路口,路边出现一座房屋。他指向房屋后边的高山,说这就是你们要找的石耳山。顺着他的手势望过去,我们不觉惊呼起来,是像笔架!他说山头被树木长实了,过去家家烧柴,山上树木稀少,看上去更像笔架。他还说山上有块大石头,有5米多高,现在草木茂盛,找不到上去的路了,否则带我们上去看看。从他不经意的叙述里,再次证实了这就是石耳山。
“其接壤有一石,高丈许,广可容数人,有巨人迹,亦名仙姑台”。这些日子,由于研读县志和家谱里的笔架山资料,我对乾隆铜陵县志里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倒背如流。同伴中有人补充道:“文献上记着铜官山在县南十里,从铜官山到白鹤大概有五、六里路吧,正合古人十余里的记载”。山谷愈走愈深,山路蜿蜒,清澈的山泉在路旁流淌。我们继续向前进发。前面还有废弃的古庙基和传说中的油井等古迹。此次来游,惟感遗憾的是未能登上石耳山。
本期节目的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继续的眼睛》,作者洪哲燮。
继续的眼睛
假如我即逝去
我愿献出角膜
让眼睛在另一生命体上复活
凭借这扇心灵之窗
阅尽我这辈未了的景象——
我要我的眼,继续
看春绽蕾苞,看秋抖斑斓
看潮涨汐落,看蜂鸣蝶唱
看一岁一岁拔节的春天
怎么逗趣木偶、动画
与一颗童心相倚互伴
瞳仁,永远纯净、湛蓝
我要用我的眼
看长河落日,看大漠孤烟
看雪染古柏,看雨涤青山
看江河湖海尽涌碧流
看金字塔终抖开千古谜团……
梦中,笑溢出颗颗晶莹泪珠
晶体,永不污浊、浑黄
也许,我还要我的眼
再长一次尖刺,再闪一回锋芒
刺穿蒙尘寂寂盔甲
拨开浮云沉沉帷幛
去极地作番侦缉、探险
真诚感受一回肝胆的搏跳
血脉的贲张
我绝不再辜负这双眼睛
永远舍弃惊恐、怯懦与躲闪
假如,我还有权作轮抉择
我定要劝他再献一次角膜
给盲者一片霞彩和天光
推荐阅读第十三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这首《青铜帝国》MV,绝对不能错过!
--铜陵建市60年60件大事全纪录
青铜文化博览会开幕式及文艺演出唯美背景视频,是我们独家制作!快来先睹为快!
重磅!市纪委问责五起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典型问题
播音:晨阳制作:祖杰
编辑:方超
实习生:史艺敏
■广告合作:-
■在线爆料:(QQ号)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ZAN小编工资涨五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