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先秦属荒服之地,汉至唐历归回浦、章安、永宁、罗阳、安固与横阳县所辖,五代后为瑞安、平阳之远乡。明朝三年,置泰顺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隶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清代,隶属未变。

辛亥革命后,属温州军政分府管辖。民国元年废温州军政分府。三年置瓯海道,泰顺属之。十六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廿一年,实施行政督察区制,泰顺属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旋改称第四特别行政督察区。廿二年,改称第三特别行政督察区,同年8月,又以特区驻地县命名为永嘉行政督察区。廿三年3月,改称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卅六年4月,泰顺县一度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今丽水地区),5月复划归第五区(温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年8月,隶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员公署。10月,第五专员公署易称温州区专员公署,旋改称温州专员公署,泰顺属之。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温州军管会、支左联合指挥部管辖。年12月,隶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年9月,属温州地区行政公署。年9月至今,隶温州市。

文祥塔:位于浙江省温州泰顺罗阳镇象山墩,又名象山塔,罗阳城的标志之一。明隆庆(-)始建,明万历29年包宏仁出资重修,改称文祥塔。明崇祯11年曾重修葺。清嘉庆17年圮。清道光23年乡贤潘浦筹资重建。年维修时加回塔基,增设石栏杆。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19.7米,砖木结构,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腰檐以叠涩法层层递出,转角呈拱状。翼角吻曾逐层不同,有大鳌衔珠、吉祥如意、鹊尾卷草等。外壁装饰以黑白、赧、蓝白色为主,绘松、竹、梅、兰,对角则给蝙蝠、葵花等。据《鼎建文祥塔记》载:“县夙无塔,每大比,士仅以六人应,辄复落落…塔喜落成,诸士翩翩赴试”,此文祥之兆故名文祥塔。

文章阁塔:位于浙江省温州泰顺县东溪乡下宅垟村东溪公路桥西侧桥头。文章阁石塔又叫碇埠头塔、东溪桥头石塔。于光绪十二年建造石塔,取名“文章阁”,以图“文运兴隆,科甲永继”。文章阁石塔原建在后宅洋对面山,年村民集资移建于东溪公路桥西侧。石塔高约5米,三层六面,青石结构。塔基由规整块石垒成,每层设龛,第一层龛为葫芦形,龛额横刻“惜墨如金”。第二层龛于第一层龛不在同一面,龛为正方形,内原塑有魁星踢斗像,龛额横刻“文光四射”。第三层龛与第二层龛同一面,龛也为正方形,龛额横刻“始制文字”。每层均有仿木结构的叠涩腰檐,翼角高翘,翼尾有套兽。每层四周安石柱,柱面均刻有联句。第一层的正面左右柱联为“藉此洪炉镕点画,免教剩墨入泥塗”。第二层的正面左右柱联为“握笔不曾轻一点,占鳌皇欲上三台”。反面左右柱联为“千古科名题掌握,一天星升焕文章”。塔刹为葫芦形。

毛烊石塔:位于浙江省温州泰顺南院乡毛烊村笔架山顶。高5层,残高10米,为风水塔,重建于明正德六年。塔身直接出自地面,正面呈正方形,由块石垒砌成金字形塔。每层周绕以石梯,盘至塔顶;四周有栏杆,望柱柱头球形,柱身方形,对角安装,连以两条石栏板;塔檐厚实,仿木结构,四翼角高翘,无塔刹。

简单说说泰顺廊桥: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共有46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其中19座廊桥在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廊桥于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