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连着千家万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物业服务问题与日俱增。加装电梯、文明养犬、设施失修、停车难充电难……类似的问题,许多小区居民都曾遇到。有的问题单靠物业公司解决不了,靠社区管不过来。

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关键是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劲往一处使。从根子上破解,靠什么?

靠党建引领。近年来,合肥市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建设,大力推进物业企业和小区党组织覆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提升小区治理,年以来已解决各类物业难题2万多个。居民的事有人管、大家的事齐商议,小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组织建起来,有了主心骨

小区治理必须得有主心骨。对此,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山水名城小区的居民感受太深了。

“以前小区为什么乱?没有党支部,没有战斗力,一盘散沙!”居民周庆说,小区建成十余年,各种问题日积月累,监控失灵、垃圾如山,遇事找不到人,人心涣散……

天鹅湖社区党委从摸排党员入手,先建小区党支部,再指导业委会换届,新一届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80%。新上任的党支部和业委会联合楼栋长、网格长,挨家挨户做工作。物业人员和党员齐上阵,一次性清理垃圾26吨,又推动安装监控摄像头、新建电动车车库等,物业服务走上正轨。居民遇事有人管了:“问题在群里一发,就有人上门来解决!”小区由乱到治,居民之间也从“老死不相往来”变成互帮互助。

山水名城小区的变身,是合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建设的缩影。“一边大量矛盾需调解,一边治理力量闲置,需要党建引领。”蜀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工委书记洪星说,自从开展“红色物业”以来,区里有关物业问题的信访量急剧下降。

近年来,合肥市把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1号课题”,出台“18”系列文件推进,“红色物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里专门出台意见,开展三年行动,明确“红色物业”具体要求和配套举措,推动落细落实。

首先织密基层组织网络,推进物业企业和小区党组织覆盖。市、区两级分别成立物业行业党委,采取单建、联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全市家物业服务企业共组建党组织个,党员从业人员人。健全“社区建党委—小区建支部—楼栋建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建立小区党支部个、楼栋党小组多个。

加强对小区业委会组建和换届的指导把关。街道社区党组织提前介入、靠前把关,引导在职党员干部等参与业委会委员竞选,全市新成立或换届的业委会中党员比例均超过50%。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荐社区“两委”成员进入业委会,党小组长和楼栋长担任业主代表,业委会主任、物业负责人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吸纳物业企业党员职工进入小区党支部任职。

顶层设计推动之下,“红色物业”迅速形成气候,“各吹各号”变为“吹响集结号”,小区治理为之一新。

“刚成立时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好在市里推行‘红色物业’机制,大家名正言顺坐在一块儿解决问题,拿不准的就请社区党委给看看。”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都市清华小区业委会主任杜文辉说。这是一个建成约20年的成熟商品房小区,曾是合肥市的一张名片。此前因种种原因,小区矛盾激烈,甚至演变为居民堵路、上访。随着社区党委指导小区成立居民信得过的业委会,问题逐个得到解决,小区物业费收取率也从35%上升到93%。“名片又捡起来了!现在住着心情舒畅。”居民李长虹动情地说。

小区党支部的建立、“红色业委会”的出现,激活了小区里的“红色细胞”,许多党员主动参与小区治理。“被感召了,没想到还可以在小区里做这么多事情。”都市清华小区党员居民沙楠今年加入党员志愿者队伍,主动进行养生宣传、组织看望社区卫生站医护人员,“以前只扫门前雪,现在很有成就感!”

在党组织引领下,物业企业社会责任感更强了,成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党支部架起了居民和物业的桥梁。”宝文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守新看到了变化:“居民和物业以前对立,现在就像一家人,打个招呼,我们的保安就帮老人提着菜送到家。”

党建引领,凝聚了各方合力。基层党组织不再只是被动的“服务提供者”,而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物业服务、小区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天鹅湖社区党委书记洪军深有感触:“以前我是‘消防员’,哪里出问题去哪里,经常焦头烂额。现在一有苗头,就组织各支力量来理顺。”

平台搭起来,“三位一体”协商共治

组织建起来,不能唱“独角戏”。切实发挥作用,解决好居民的急难愁盼,才能不负居民的期望。在合肥,各街道社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建阵地、建机制,推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位一体”协商议事。

眼下,73岁的老党员江仑潮又“上岗”了。他住在包河区万年埠街道云海社区东方蓝海小区,在小区“一米阳光”党群服务站里志愿服务,一早来烧上开水,拾掇一下,“帮大家做点事情,自己心情也愉快!”

“一米阳光”服务站就建在小区里,利用楼栋闲置的架空层改建而成,凝结了三方合力:街道社区负责建设;物业出水电费、每周打扫;57名居民志愿者常驻,排班管理。几百平方米的服务站功能齐全,居民都爱来转转,慢慢熟络起来。

“这个阵地把社区、居民、物业联系起来了,大家协商议事有了平台。”万年埠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雨感慨,“对基层来说,我们要打通最后一米,服务零距离。”借助这一阵地,小区事大家齐商议,人车分流、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工作得以推进。

阵地前移带来治理前移。近年来,合肥市推动党建服务阵地向小区延伸,除建成3个区级、51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外,还建成社区级阵地个、片区级阵地个,许多小区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许多老城区用地紧张,咋办?“硬件不行,我们搭软件!”瑶海区长淮街道火车站社区宝文花园小区活动阵地少,社区党委指导小区成立“网格共治委员会”,社区网格员、小区网格党支部党员、物业企业党员、居民等打破壁垒,坐在一起商量事。

“最感谢这两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把小区搞得这么好,我们这里一个烟头都看不见的!”82岁的居民安胜芝指着物业经理和社区网格员,声音洪亮地说。小区老年人多,大家一直希望能有一条塑胶步道。共治委员会协调组织、物业公司出钱、居民群策群力,方案细节都充分吸纳了居民的意见。现在,老人们散步不用出小区,幸福指数很高。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机制,把大家真正粘合在了一起。”瑶海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袁乃玉说,组织建起来,要切实发挥作用,不能“几张皮”。“共治委员会”机制,做到了社区为民服务、物业服务、群众志愿服务三个融合。

“周末议事厅”“书记工作室”“板凳会议”“民声议事园”……在合肥广大小区里,活跃着由党组织牵头搭建的多方联动机制,建立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或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协商议事平台,以及联动分析、联动处置、联动跟进工作机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反馈问题、化解纠纷,居民参与率不断提升。

“居民从‘边上看’,到参与进来提意见,小区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共治。”火车站社区党委书记薛卫兰感到变化很大。居民由“服务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小区事务真正做到了居民心坎里。

资源融进来,奏响治理“大合唱”

经开区莲花社区紫御府小区的居民曾饱受汽车鸣笛声之苦。合肥海洋世界与小区一街之隔,一到周末,游客激增,海洋世界出入口容易堵车,不时响起急促的车喇叭声,临街一侧的居民不堪其扰。事关企业和公共道路,社区管不着。咋解决?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街道社区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重新合理设计出入口,以单行道进出,解决了堵车问题,更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堵心问题。

有的小区治理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小,尤其需要基层党组织上下衔接、左右联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形成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

合肥市、区分别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重要事项,集中处理重大物业矛盾纠纷。例如,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顽疾”,市里出台实施意见,对加装电梯给予20万元/台的补贴,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提速,居民出门更方便了。

街道(乡镇)和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召集,吸纳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中的党员负责人等参加,围绕群众诉求实施物业管理年度攻坚项目,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多方助力”。同时深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让“地理”上的“近”转化为“情感”上的“亲”。

小区也建立对接机制。紫御府小区建立“13X”党群议事会,“1”是小区党支部,“3”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X”可以是片区民警、城管等不同事件中相应的单位和组织。借助这一机制,一批涉及外单位和职能部门的事件顺利解决。

党建“朋友圈”不断扩大,关键时刻党组织一呼百应。去年,巢湖遭遇百年一遇汛情,万年埠街道离巢湖1公里,非常危急。区里要求街道1小时内迅速组织人支援抗洪一线。号召一出,各单位纷纷出力,有的物业公司还把其他项目部人员调过来,1小时内组织起人,许多单位捐赠慰问品。那一刻,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雨感慨万分:“这几年党建工作没有白做!”据统计,疫情期间,合肥市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值守疫情防控一线;防汛抗洪救灾中,市直机关共组建了支党员突击队、抢险队,参加抗洪抢险的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人次,保障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如今,基层治理力量汇聚在合肥市广大小区,正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与居民一道奏响奔向美好生活的大合唱。(本报记者魏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