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听雪(吴翠慈)

尺素之内,清瘦的山水,慢慢地漾了起来。

时间回到南宋,郑侨成了舟,自驾去了临安。乾道五年(年),他获得殿试第一。从那以后,云顶岩就成了一处孕育仙游第一个文科状元的宝地,一本百读不厌的书,遥对魏巍的笔架山静待后人来翻阅……

听雪,始知云顶岩,实在惭愧。如果不是那天市老艺协组织采风,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有缘来到这里,与郑侨得以“相会”。如果说高坪顶是高阳村的一处红色圣地,那么云顶岩便是一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文化圣地。

云顶岩,坐落在高阳峰(纱帽山)山麓上的一处幽谷里,位于济川西边的深山坳中。沿着高阳村部后山的一条山路慢慢爬上去,大约20多分钟即可抵达。一路上,油茶花的香味随着暖风扑鼻而来,熏得人醉醉的。

山林静静,落叶潇潇。一缕缕梵音不绝于耳,慢成一首诗守在必经的路口,等待你的经过。时光荏苒,经年长卷里,是谁借高阳峰的半轮月色在云顶书写一阕朗朗上口的《四季读书歌》?听,山泉在为之轻轻伴奏。

叮咚,叮咚……

“春日晴,春日晴,桃花艳冶照书棚。和风吹诗思,小鸟弄文情;书,吾为汝竭力心耕,吾为汝斩荆披棘。何时遂吾志,还给我万里前程?……冬日寒,冬日寒,苍松不改旧时颜。黄卷伴夜阑,草庐居之安;书,吾为汝废寝忘食,吾为汝历尽酸寒。何时遂吾志,定教我卫国靖边!”

书生啊,书生。

您在这里苦读,我懂。风清泉鸣,千山暮霭,不知君的草庐可还在?近了,近了,云在青天水在瓶。徐步徐行,如入仙境。绕过岩下两株百年老梅花,走过千年化蟒洞。有人喊,到了。爬上几个石阶,果然就来到云顶寺。

跨进寺院门楼,站在大埕向后望去,只见云顶寺倚山而建,背倚着一个巨大石群。石群凸凹有致,如同一个天然“官帽”。山上翠竹垂青,秋色斑斓,好像给“官帽”绣了圈美丽的花边。向前眺望,境界辽阔,整个高阳村尽收眼底。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处隐者修炼,读者好读书,禅者清修的人间净土。

望着庄严清净的云顶寺,心想它为何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构筑它的,不是那一层薄薄的黑瓦,也不是那几堵斑驳的土墙,更不是数百块坚硬的奠基石,而是状元光泽千秋后代的精神信仰。幽谷兰芳,总有人慕名而来。祈愿也好,求贤也罢,来云顶的脚步自古以来总是络绎不绝。

走进正殿,点燃三支香,双手合十:许个岁月无忧,你我无恙。仔细观察殿内,只见左侧壁上涂满了诗人们在此一游的各色墨宝;右侧则是晚清山水出名画家林肇祺的壁画,其中大部分都已是模糊不清。但有一幅仍栩栩如生,怪松下一只调皮的猴子好像正在捅马蜂窝,那样子萌极了的,逗得人直发笑……

香烟袅袅中,恍惚看见书院中坐满了人。只见先生郑淑(开莆倡学的“南湖三先生”郑露之弟,曾在这里创立“郑氏书堂”,收徒讲学、广育人才)站在台上,手捧诗经摇头晃脑地读着,下面一班莘莘学子跟着苦吟。忽然,门外来了三位眉目清秀的书生。请问来者是谁?乃是来自永泰的萧国梁、菜溪的郑侨和来自福唐的黄定同学。

三人分别向先生行礼作揖之后,便去云顶结庐读书了。他们日诵夜读,或立钩月弯,或坐眠云阁,或躲旧隐岩……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勤奋,可以去问问“云顶十八狮”,或者壁上的那只猴哥吧!相隔不足三年,他们都陆续中了状元。从此,民间就流行一句典故,“相距之间不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

这样的佳话,注定成为绝唱。你来了,我来了,他也来了。一群出名艺术家也跟着来了,这里注定又成为一个美谈。他们站在云顶岩的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阅历,或拍、或画,或思,或观自在。

我撇开他们,独自悄悄爬上偏殿,只见阁楼的木板上挂满了云顶岩修缮重兴开光庆典法会的照片。村里肖宁书记告诉我,今年春一位法名定净的师父云游到此,看到千年古刹失修已久,荒芜破败,不禁悲喜交集,便发心发愿修缮云顶寺。我们村民也齐心协力,募资三十多万,想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佛光重现。我听后感动不已,问他师父在哪里呢?他说在广化寺佛学院继续进修呢!

一个寺庙从北宋崇宁间走到现在,曾几度飘摇,如今能重新兴建,真心不易。我虽与他尚未谋面,但从那些角落的花花草草、茶桌上的瓶瓶罐罐和墙上清凉自在的字字画画,可以看出他是位很有修行的师父。今天无缘得见,来日读累了世事,看淡了人情,或许院墙内有一枝寒梅为我指点迷津。

一座大山,一座古寺,一个出家人。

来了,便做佛前的一粒芥子。垒一个灶台,置一口铁锅,从山谷引来清泉,捡松枝以烧火,布衣蔬食,粗茶淡饭。就这样,以寂寞为清宁,晨看岚烟起于山下,夜听松涛啸于高冈。一壶老茶,一本经书,让心澄明宁静,如莲花一样静静开放。

从偏殿下来,沿着后山竹海的山路向上爬。登上了长长的“青云梯”,欲觅当年正觉禅师的僧踪,却不料在这里,邂逅了“一线天”的美景,还看到了清净庄严的地藏佛和观音菩萨。

顶礼膜拜之后,凭栏处将目光放远,顿觉意境高远,心旷神怡。顿时,世事如烟云闪过,一些烦恼离红尘远了,远了。

往下瞧,几位画家正坐在“状元亭”旁倚泉蘸墨,重逢或偶遇,就在笔下。古苔寂寂,一条幽深的小径,弯弯曲曲通向了菩提道场。槛外,石桌上一壶云水对禅心,三状元正在品茗对诗;槛内,兰草幽淡,黄叶簌簌,一僧握帚轻轻拂尘。涧鸣细细,阳光暖暖,一些故事在云顶岩上盘根错节。

归去来兮,谁的初心不变?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兮以吹衣。尺素之内,山水漾漾。状元骑马归来,书下一联——“钟撞更阑,响彻人间醒众梦。香焚昼静,气腾云表达天心”,为后代人留下灿烂的人文光辉。千年文脉相承,不经意间为济川悠远深厚的文化积淀写下璀璨的一笔。

下山路上,暮鼓声声,从钟楼的檐角悠悠地飘了出来,弥漫整个云顶岩的黄昏。我心想,啥时天心月圆,等岩下那两株老梅开了,一定带本书来好读书,顺便再向师父讨一杯茶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