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桥头,一座写有“洋口镇”三字的牌坊,飞檐翘角,雄赳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牌坊前是新城,牌坊后是古镇。一个孩童晃悠悠踩着单车从我们身边经过,往牌坊而去;牌坊下,老人们或站,或坐,或倚,相互攀谈,欢声笑语不断。孩童从牌坊底下穿过的瞬间,被我快速地定格在了手机镜头里:画面里有老人有小孩,有悠悠河水,有依依杨柳,有低空盘旋从镜头前掠过的鸟儿,正如洋口镇里交叠在一起的新旧时光。雨后初晴的洋口,路面略显潮湿,男孩的单车轮印清晰可见,弯弯曲曲地向桥那头延伸而去。循着车轮的印子,我邂逅了洋口民俗乡愁馆。
图源:视觉中国
乡愁馆里展乡愁,辣椒、洋葱、玉米、小麦,竹筏、花车、梭机、农耕器具应有尽有。时代不断发展,这些代表乡愁的农产品和农耕器具在这里寻到了栖身之所,在这个赣东北小镇,它们成了人们乡愁的寄托。品味着这样的乡愁,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明智慧,正是有了这些农耕时代的种植和发明,生命才有了更好的延续,生活才有了最美的色彩。
离开乡愁馆,我往战畈深入。那里有一片广阔平坦之地,是多年前黄巢起义军激战的古战场,因而得名战畈。一缕阳光落在了战畈的河面上,河水闪闪发光,不紧不慢地前进。樟树在村庄里、河岸边,三三两两地站着,枝丫突兀,伸张有力,刚气十足,像极了守护战畈的勇士。一只闻着花香而来的蜜蜂,悄悄地趴在一朵花蕾上,一边采着花粉一边朝村庄窥望。我猜想,是否有更大的蜂群在等着这只蜜蜂的号令,随时准备吹响嗡嗡的号角,前来收获甜蜜。
村中一位80岁高龄的老伯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听说我们还要去探访稼轩岩、笔架石、龙井、神仙洞,身手矫健的老伯立即自荐为我们带路。
一路前行,一条隐藏在杂草中的山道,被老伯手中的柴刀劈开。弯弯幽径,落满松枝,鲜花有白有红,立于两旁,花姿百展。它们是守护大山的精灵,在我们刚抵达山脚时,便争相翘首,朝我们张望。等我们有所察觉时,已被它们欢快地簇拥,围观。我想,这是笔架石早就知道我们要来探访它,而提前做好的布局。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笔架石,并不十分高大,但因三石相连形似笔架,而引来游人无数。
在山的心脏处,稼轩岩从树丛中探出头来。老伯呼气粗豪,一手叉腰,一手撑刀掷地,双眼炯炯有神,站姿威风凛凛。稼轩岩在老伯的雄视下竟显得愈发威壮起来,让人望而生畏。
老伯耳聪目明,非常健谈,一路上给我们讲述稼轩岩、笔架山和龙井的前世今生,讲述千年前铁血冰刀、兵跃马嘶的战畈。我们眼前渐渐浮现出千年前战畈的战争场景,仿佛听到了千年前战鼓齐鸣下的金戈铁马声。
我们惊诧于老伯丰富的学识,时间在聆听和畅谈中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神仙洞已出现在面前。
神仙洞是一个小山洞,洞外看似平淡,洞内更无神仙,虽有石钟石乳,却与我想象中的神仙二字有很大出入。不曾想,从神仙洞出来,却捕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神仙洞的神奇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站在神仙洞前俯视下的战畈,那些散布于战畈阔野中层层叠叠的田地、山水、牛羊、白墙灰瓦,在蓝天下,在日光里,勾勒出了一幅人间仙画。
站在神仙洞前,望着美丽如画的山川和阔野,我忽然觉得,在祖国繁荣发展的大好时光里,我就是一尾游荡在光阴里的鱼,幸福地一路品尽乡愁,饱览山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