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名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只是跟着旅游攻略走,你要错过很多更有意思、更有文化、更神秘的地方。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西楼观。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一般人旅游都只知道楼观台,但是如果从方位上说,现在的楼观台景区只能叫作“东楼观”,在距离楼观台西面五六公里的就峪口,还有一个“西楼观”。
这个不是我瞎说有意搞什么噱头,要知道在清朝前,楼观台的道教活动中心就是在西楼观,只是那里的很多建筑被毁,所以后来就移至以“说经台”为中心的“东楼观”,加上后来着力旅游打造,西楼观这里就默默无名了。但是楼观台是收费景区,西楼观反而成为当地百姓的宗教活动场所了。
西楼观有老子墓,有吾老洞(老子洞),有老子祠。这可不是人工打造的,都是历代朝廷认可的,算起来上千年历史也有了。
西楼观景区在周至县就峪口,直行进深山,右转就是三清殿。再过“遇仙桥”,左手就是老子墓,右手是通往老子祠。据说遇仙桥还有明代的石墩,今天水大,看不清。
老子墓门前,有一个省级文保的碑,按老子的名气,怎么算也应该是国家级吧?看来对于这个地方立一个国家级的文保碑,有关部门还是有一些顾虑。进门小小的一个院子,有任道长撰文的《重修老子墓碑志》,考证老子在东楼观说道德经五千言后,在大陵山上登天界,指大陵山为墓。《水经注》考证那时的大陵山就是此地。
《水经注》:“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其中就水即今就峪河。
老子墓只有一个墓碑,以大陵山为墓塚。墓碑上所书“周老子墓”,上面注明是清代的状元、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毕沅是学霸,更是当时的陕西省长,这个认定应该不会有错吧?
院子里只有一个道士在诵经,拜完各路神仙后,我就直接开车往老子祠方向驶去。
从山下的老子墓到山上的老子祠有两三公里路程,都是水泥路,有些窄,中间还有一个岔道,右行到王母娘娘墓。对,是王母娘娘墓!这个我们就不去了,左行到老子祠。
老子祠有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可以停车。西边还有一个大大的戏台,这里庙会的时候热闹非凡。东面就是紫云楼,前面的广场一东一西两座楼阁,西边的是药王楼,东边的是魁星楼,都是新修的,不过香火很旺。
向北穿过紫云楼,就是吾老洞,吾老洞俗称老子洞,老子著完《道德经》后就隐居西楼观台大陵山,坐化于吾老洞。这里有石碑若干通,其中还有一通《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是明朝状元康海撰文的。明时康海曾经在此苦读,考中状元,其饮水山泉至今仍叫状元泉。
你看,西楼观有明清两个状元给“背书”,不是虚夸的。
洞旁一块圭形大青石上刻有“吾老洞”三个篆书大字,却没有落款,问道士年代,道士也说不清所以然,说了声“许是宋代吧”。旁边还有几通碑,其中一块碑后面有李隆基《题老子庙》一诗:
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看来在李隆基的时候,这里的香火已经不旺了“草合人踪断”,“李皇上”当时也没有羡慕他们认的这位先祖,估计还沉湎在与杨贵妃的爱情中,“只羡鸳鸯不羡仙”。
洞口不大,最吸引人的是一对七言合字联,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如同天书。
进洞下了几级台阶,就有一尊老子像,一手执卷,一手抚膝,闭目沉思,若冥想然。像旁边有一个盖着的洞口,据说这个洞深不可测。传说这里直接通到成都市的青羊宫,青羊宫我去过,是成都市道教协会驻地,环境清幽,不知道他们那里的道士有没有到这里朝拜过。
当初,黄巢起义的时候,唐僖宗从长安逃往成都时,以青羊宫为行宫,有没有想到这里还有一条捷径?
据说洞里有一石函,函内有老子头盖骨,就在这个洞下面五六米处的一个平台。据说原先有考古专家入洞探险,带着手电、氧气袋、干粮,入洞一公里多,但是拐洞太多而返回。老道士传言有人下去过,见到过流动的地下暗河。
礼拜后我就退出了,沿着旁边的小路上行到老子祠。进门就看见正中有一座八卦亭,中间安放老子、尹喜和徐甲石雕像,这雕像颇有古意,神清气朗,一问果然是明朝所刻。
院子东南西三面有廊房围护,北边的救苦殿、斗姥殿都是新修建的。我依旧参拜各路神仙,退出老子祠,环绕院子一圈,从另外的小路下来,一路还有红叶相伴。
看一个地方是否有历史气息,就要看这里有没有古树,西楼观有周至县林业局立的古树群保护碑,这里有二级到三级几百棵不同品种的古树,算是很多了。
登上紫云楼极目四望,重山曲水,笔架山上树木苍苍,那里还有尹喜墓、徐甲墓、老子的升腾台和观星楼。我想,是什么促使老子西行,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相比于关东诸国,秦地是文化的沙漠,“孔子西行不入秦”。作为那个年代最顶尖的知识分子,老子西行目的何在?而且还把文化的火种、生命的升华都留在了这里。
或许,是因为这里是终南山,是大秦岭,只有这里才能承载住华夏文化。整个华夏,还有比秦岭更重要的山脉吗?
《庄子·寓言》说“老聃西游于秦”,司马迁说老子过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魏晋至唐代就不说了,元代《楼观先师传碑》有“老子冢,就水西,老子墓”。历朝历代,这里都认为老子墓在这里。
其实大家传的时间久了,老子墓在不在这里也就无所谓了,难道黄帝陵非要考证黄帝葬在那里吗?
与李颙、李因笃并称“关中三李”的李柏于秋末冬初,大概就是今天我来这里的时间,乘兴登上大陵山,写了《登吾老洞》诗:
天半孤峰鸟道盘,山门烟锁老松寒。
石桥秋水沉云黑,铁壁残雪抹日丹。
岩静风生玄豹窟,峡深水抱老龙蟠。
游人醉倒斜阳里,一枕溪声宽。
最后一句写得最有意思,我水平不行,胡诌几句,也来续貂:
道生万物窥终南,人法自然穷玄元。
立冬山色唯一树,三盏茶后天得闲。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