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们对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认为它是未来事业兴旺与否的关键,关系到族人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必须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全族人的智慧,由最高领导者作出决定。
《诗经》中《大雅·公刘》篇就记述周朝祖先公刘,约在公元前15世纪,率领族人迁居陕西旬邑县,选址建城的经过。全诗大意是:公刘登山察看地形,见山岗之南百泉流过,平坦可居。在这片平原上,北有高大的山阻挡北方寒流,南面远处朝山,有险可据。东西两侧耳山蜿蜒起伏,山环水绕,水土完好,可避水灾,御干旱,防战乱。适宜耕作,凭险防守,是建都立邑的好地方。于是公刘就决定迁族人于此,为周族的繁荣昌盛莫定基础。
古代泉州城址,从传统风水学说看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泉州城位于清源山下至晋江溪滨的一片土地,这里是气候温暖的丘陵地带,素有温陵之称。在这山绕水抱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古闽越族人与中原移民,从唐代开始建城,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很快就成为福建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泉州城西北部山峦重叠,有若游龙盘踞,层层环抱,形与向都恰到好处,不仅藏水聚气,还阻挡北方寒流,使之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对于山川与人文的关系,风景学是这样认为“西北重峦叠嶂,控全海而吐吞;东南洪涛巨浪,绕万山以潆汇。流峙之气,相为呼嗡。是以贤哲诞生,或以名臣显,或以理学传,忠孝节义,高洁贞烈,笔不胜书。清淑之钟毓,良不诬也”。
泉州城的山脉起源于城北百余里的白虹山,其山脉从仙游、永春交界的鹁鸽岭发出。白虹山因垂瀑如虹而得名。《闽书》记道:“山有白虹潦,有龙潭,岁旱祷之,云气升潭中,如虹,三日内必雨”。因此,古人认为白虹山为真龙所居,龙脉起点。
明代何乔远作诗咏道:“岩石挂长虹,影人寒潭里。枕上听潺谖,卧龙呼不起”。清代倪鸿范《咏白虹山》诗云:“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直随青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岩崖错落云相映,林木参差鸟欲迷。几度攀跻登绝顶,等闲拾级是天梯。”
以白虹山龙脉为起点,山脉自北向南,忽东忽西,曲折延伸。其下为八尖山,距泉州城80里。《闽书》云:“山前后相连,长十里许,大小垒垒,其尖有八。”八尖山因此而得名。
八尖山又名尖峰、鹫峰,其山脉向东南延伸,高低起伏,有四十九鞍,五十仑。即山脉有49处凹进,50处凸出。其后山势向西,有花山,又名花溪山。从花山折向东,即为玉叶山。玉叶山俗称打石山。山上有纱帽石,山下有圆觉泺,瀑布垂悬,浑然天成。山下建有圆觉寺,岩石上有仙人掌迹,有诗咏道:“大石倚山巅,长虹挂目前。仙人留掌迹,万古景风烟”。自玉叶山而下,其势又向西,经笔架山、玉锦山到大阳山,大阳山东面有小阳山。大小阳山在泉州城北10余里,双峰对峙,有若双圭,二山合称为“朋山”,亦称双阳山,俗号双乳山。
这是城北的风水宝地。《闽书》云:“郡多兄弟登榜者,二山之祥也。”北宋时,郡人曾会有记,略云:“泉西北,岗阜连络,若虎而蹲,若龙而奔。黛滴蓝喷,藏烟泄云。自远而来,豁然屏开,双峰对峙,中坦数里。”宋绍兴间进士李起,未中进士前,屋对朋山,名为“并玉堂”,读书其间。其同年进士王十朋任泉州郡守,赠诗云:“主宾对榻成三友,伯仲摩云拱九重”,盛赞朋山风水。
自朋山向南逶迤数里,山势高耸为岭,名为朋山岭。其南面尤陡削,势如隔开南北,称为“朋山岭隔”。宋代以前,洛阳桥未建,泉州人欲到省城福州,陆路需经朋山岭到白虹山,向东折人仙游,取道前往。因此,朋山岭为通道的门户,古代在此立关。关门前后有石刻,前石刻“天分南北”,后石刻“地储祯祥”。北宋名臣蔡襄任泉州太守时,建洛阳桥,行旅便利,朋山岭关遂废。
由朋山岭而南,为将军山。此山满山皆石,耸起于清源山右肩之后,形同侍卫拱立。有谶语说:“将军带甲坐,万年不遭兵”。也是郡北风水要地。
在将军山的南面,即泉州城北面的屏障清源山。龙脉自白虹山开始,至清源山为止,犹如游龙,横亘泉州北部,拱卫、滋养着泉州这块风水宝地。清源山方圆40里,横跨10余里,高米,耸立海滨。
清源,顾名思义,谓有清澈的水源流出,滋养着山下人民。南唐及宋时,泉州的州名为清源军,即因此山而名。它犹如泉州的一块巨大的镇石,故又名镇山。山顶山常有云雾,又称为齐云山,取山高与天齐之意。因在郡城北面,又称为北山。其南麓有孔泉,因而又名为泉山。这泉上下皆为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磨刀石,中间裂开成孔窍,有泉水从孔中流出,称为孔泉。
清源山有三峰,风水家称为三台。另有36洞,中峰以上统称纯阳洞,传为吕洞滨所居,孔泉旁有吕道人所书“虎乳”二字。纯阳洞又称清源洞,是为上洞。登山清源山巅,泉州山水景观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蔚为壮观。
对于清源山的秀丽风景,历代文人名士吟咏不绝。宋代名宦钱熙《咏清源山》诗日: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蚕半郭,岚光凝处滴疏林。”元代俣玉立的《咏清源山》更是荟炙人口:“洞府神仙去不还,清源紫帽耸高寒。泉南佛国几千界,闽海蓬莱第一山。夜月风箫声隐隐,秋风鹤瑕听珊珊。瑶池岂隔尘寰路,更叩危岑最上关。”这些诗极称清源山景物之盛,并誉之为“闽海蓬莱第一山”,可见其卓绝风姿。
清源山而南,就是泉州城内外丘陵小山。清源山余脉向东延伸为旗山、赐恩山,山脉从东北城濠盘石而入城,建有崇福寺。延入城中山脉于城东北处耸起,称为虎头山。山脉向南,为云山,城正东为鹦鹉山。从云山向西过开元寺,沿西南城为升文山,又称龙头山,旁有莪山。
从整个山形来看,从白虹山开始,犹如一条巨龙,曲折南游。白虹山至清源山之间,丛山拱卫,层层团结。既挡住北方南下寒流,又产生众多水系,使泉州城既藏风又得水,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清源山形似龙头,高高耸起,吐出清泉,滋养着泉州城这颗璀灿的龙珠,山势形胜,天下罕有。
泉州古城的建筑与风水泉州古城的城市布局与风水泉州古城的河流形势与风水河南汝州风穴寺的布局之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