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堰坪村历史文化悠久,土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民居建筑最具特色且自然资源丰富的原生态村寨,有秦汉时期先辈遗留下来的崖墓葬箱子眼文化,有桃源胜景的二天门穿心岩景观,有上伏溪万株古柳群,有南朝庙址五人山,有明朝窑址团龙岗皮垭里,有四川式盆地的石堰坪,还有大寨式梯田贾家坪,有原始次森林大岗岭、王古界,保存有典型的土家古建筑吊脚楼群。

石堰坪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近年来,石堰坪村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授牌“国家土家生态博物馆”项目,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并列入全国50个重点建设村、农业部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国家民委批准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生态村”、“湖南省秀美村庄”创建村。

石堰坪历史文化悠久,在远古以前,石堰坪村的正中央就自生有一个见方两亩左右的一口古堰塘,而这口堰塘形似“砚”池,“砚”的周围全部用石头堪砌,长年堰水不干,形似“墨”,而堰与“砚”谐音,故取名为石堰坪。而就在这“砚”池的不远处有两株古老的松柏树形似笔峰,周围层层群山怀抱,形成砚前笔架,主文昌风水格局。

村寨都属土家族祖辈遗留下来的,最早原有明代建筑,现多为清、民国建筑,一般由村民自行维修。现由村委会统一安排规划维护。

村落按照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重在藏风集气的原则选址,格局依山就势而建,错落有致。其中以石堰坪,团龙岗,楼屋呈“聚宝盆”风水格局。

团龙岗坐东朝西,背坐四十八座马头山起点,前有箱子垴笔架山,房前有五亩砚池,形成砚前笔架主文昌格局,又逢门前沟水向西流,风水道:世上难逢西流水,水法上吉也。

楼屋背靠月亮山,整个村落聚风藏气,门前玉带水前扰,村落山势形成二龙戏珠,坪中圆堡为龙珠,上户溪龙头岗山势入飞溪河,如龙得水,贾家坪凤飞展翅,又成“龙凤呈祥”格局。其形式都是围绕着田园文化的主题,民居,榨油坊,碾坊,村部作为公共聚会的地方。

石堰坪传统传统村落距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47公里,距桃花源70公里,距沅陵五强溪50公里,地处三处风景的大旅游圈中心地带。村落紧邻省道张(家界)桃(源)公路,东面马头脑山与常德桃源牛车河乡灰溪河村接壤,南面月亮山与怀化沅陵七甲坪镇二渡水毗邻,北面团龙岗与张家界慈利洞溪乡相望,处三市结合部。

地处于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武陵山脉余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海拔一般在-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分布。村落核心区类似四川式小盆地,土质含氮多,土壤主要有羊子岩泥、红壤和黄壤。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多为马尾松植被和其他次生植被,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尚有少量的猕猴、黄麂、野山羊、獐、大灵猫、黄鼠狼、草兔、松鼠、画眉、杜鹃、山雀、苍鹰以及蛇类等野生动物。

石堰坪民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有薅草锣鼓、山歌对唱、扬叉舞、层篓舞、摆手舞、铜铃舞、草龙灯、太平歌、哭嫁、求雨、傩戏、土地戏、渔鼓、三棒鼓、花灯、糊仓等民族歌舞和农耕文化活动,其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传唱。特别是“扬叉舞”、“糊仓”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每年都必须开展的一种群众性农耕文化活动,其中“糊仓”已经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石堰坪是一个景色秀丽,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