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建校周年。
弘扬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是厦大百年校庆的主题元素。追忆陈嘉庚、李光前翁婿风范,“钱为何物?”智慧尽在其中,留给历史的是万古流芳。
嘉庚不死,嘉庚精神永驻人间!
陈嘉庚
倾资兴学,千古一人,嘉庚精神,永驻人心。
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今天,我们不仅见证厦门大学的“南方之强”,更看到了陈嘉庚“毁家兴学”、“宁卖大厦也要办厦大”精神,仍在薪火相传,一代代人实践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作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创办人、校主,年陈嘉庚临终时,把仅有的一些钱全部捐给了集美学校,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堪称“千古一人”。
“陈嘉庚”这三个大字,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更代表了一种跨越时空、跨越信仰的文化现象。人们怀念陈嘉庚,崇敬他、更是追随他,将“陈嘉庚”变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一种前行的动力。
陈嘉庚年在北京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主席给了陈嘉庚先生一个历史性的评价,多少年来,陈嘉庚精神始终闪射着民族的光辉,他一生爱国,更因倾资兴学,永垂青史。
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他国葬的哀荣,首都各界在北京中山公园为他举行公祭大会,灵柩南运时,周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起灵。
嘉庚不死,嘉庚精神永驻人间,陈嘉庚是永远的陈嘉庚!陈嘉庚和嘉庚精神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信仰,实践嘉庚精神,已无年龄、男女之分,更无无地位、职业、贫贱富贵之别。
年8月20日,厦门万人在集美车站迎接陈嘉庚灵柩
当年,除了在首都北京的国家级公祭活动,在福建福州、在广东广州、在香港九龙等地,都举办了隆重的陈嘉庚先生追悼大会。在海外,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坤甸、巨港等地,也都举办了陈嘉庚先生追悼大会。
陈嘉庚先生,又名甲庚,字科次,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父亲陈杞柏早年南渡经商,年十七岁的陈嘉庚应父召,南下新加坡学习经商,在经历了父辈的生意由鼎盛到衰败之后,他决心从头做起,独立创办实业。
靠黄梨罐头加工业起步,陈嘉庚赢取人生第一桶金,日后他扩大多种经营,试种橡胶,开拓米业,仅花7年时间,就还清了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成为当地有实力的华侨企业家。那时,陈嘉庚旗下有4家菠萝厂、2家米厂、2处橡胶园,其中,黄梨罐头占新加坡产量的一半,故有“菠萝苏丹”之号。
陈嘉庚先生德配张夫人
一战爆发,顺应国际情势变化,陈嘉庚调整经营策略,从租船起步,经营航运业,战后他意识到航运风险,继续拓展橡胶业。年,陈嘉庚先生德配张夫人辞世,也从这一年起,他逐步放弃黄梨及米业,改为大力发展橡胶种植,设立橡胶制造加工厂,并将从周边收购的胶片加工后,远销欧洲等地。
年,陈嘉庚整合组建了谦益公司,日后成为享誉东南亚的“橡胶大王”。
陈嘉庚在事业的空前成功,也热盼祖国强盛起来。他走遍东西方很多先进国家,发现祖国的教育落后太多。早于年,时年20岁的陈嘉庚就寄回银元,在家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而后兴办集美学校,陆续创办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学校等,统称“集美学校”。与之同时,陈嘉庚在集美还兴办科学馆、医院。
集美学校校歌是这样唱的:“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黌,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厦门大学初建时的陈嘉庚(左1)、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右1)
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当时的厦门大学是全国院系最齐全的五所大学之一,有“南方之强”之誉。当年,从聘请校长和教员,乃至校舍选址施工,陈嘉庚倾力而为,四处奔走。他亲自选址、设计、施工、监工,其规模之宏大、设备完美、特别是融合中西建筑、体现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风格建筑,在当年是极为罕见。
即便在今天,无论是集美学村,抑或是厦门大学,那些被人称为“穿西装、戴斗笠”的“陈嘉庚风格”建筑,依旧是那么灵动大方,美誉远播。
厦门大学是年筹建的,两年后正式开学,当时的陈嘉庚独立承担所有办学费用。年以后,陈嘉庚的公司濒临绝境,即便是企业亏损,他仍咬紧牙关坚持,“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年,面对财力短绌,他不得不将厦门大学移交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办,即便私立的厦门大学变为国立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仍不断拨款资助。
日军占领新加坡,陈嘉庚避居印尼爪哇玛琅巴蓝街四号。
抗日战争爆发,陈嘉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年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他被推为主席。年陈嘉庚率“南侨总会”代表回国慰问抗日军民,并实地考察,新加坡被日军占据后,他只好避居印尼。
很多人都在思考,陈嘉庚留给21世纪的文化遗产是什么?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拥抱陈嘉庚精神,实践陈嘉庚精神,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有更杰出的表现。
陈嘉庚先生倾财兴学,功垂竹帛。人人仰慕陈嘉庚,绝对不是羡慕他的身家资财,而是嘉庚精神。陈嘉庚的思想及精神、修为及品格的魅力,远比他曾拥有的财富更富有,更受敬重,为人所津津乐道。
举个例子,年1月,日军发动对新加坡的总攻,新加坡危在旦夕,当年2月陈嘉庚被迫前往印尼避难,匆忙之际来不及通知家人。即便在那样的危急时刻,他仍然为集美学校的经费筹款而殚精竭虑。
在集美学校受战乱纷扰而被迫内迁时,为了将学校继续办下去,当时的陈嘉庚族亲陈六使、陈嘉庚女婿李光前、长子陈济民、次子陈阙祥都纷纷汇钱回国。陈嘉庚先生说:“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化服务,虽屡经困难,未尝一日忘怀!”
陈嘉庚、李光前翁婿风范:问世间,钱为何物?
年的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说:“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
坚信“教育为立国之本”的陈嘉庚先生,生前一旦经营得利,即以所得兴学办学,从小学到中学,各类专科学校,以及新加坡等地海外华校,乃至创办著名的厦门大学,其受到热烈之支持,规模之宏大、影响力之深远,受惠师生人数之多,均为全国之冠。
即便一度受世界经济不景气而影响及自己开办的华侨企业,陈嘉庚斩钉截铁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陈嘉庚,为集美及厦门大学兴建了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在新加坡也积极创办和资助六所华侨华文学校,可他在集美自家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房,空间狭小且暗,晚年时他每天为自己订下的伙食标准是5角钱。
陈嘉庚先生(右5)在厦门大学
问世间,钱为何物?
对于金钱和财富,陈嘉庚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啬;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也正因如此,陈嘉庚用“诚信果毅”来创办实业,也用“诚信果毅”倾财办学。
问世间,钱为何物?陈嘉庚身体力行的事,也感召他身边的人,他的家族,乃至千千万万人。生于年的集美族亲陈六使,父母早丧,家境非常贫穷,年南下新加坡时,曾在陈嘉庚的属下公司工作。日后,自立创业十年,陈六使成为当时星马树胶界巨子、东南亚华人闻商之一。
仿效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陈六使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倡办南洋大学(年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年创办至年,陈六使不辞劳苦,一心投入南大创校,从校舍的建筑,师资的聘任,乃至学校的科研仪器、图书资料、甚至是学生的福利、大学的学位等,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南洋大学首任校长林语堂,当年离开新加坡时,如此说:“南大可以没有林语堂,但不能无陈六使。”当年,白手起家、兄弟联手创业的陈文确、陈文使兄弟,曾是南洋巨富,可陈六使却说:“金钱如肥料,散播方有用!”
年9月,陈六使在为福建会馆筹募建校基金致词中说:“多数人以为多蓄金钱,多多置实业,代代富贵,便是子孙之福,今则不然,如本会馆前任主席陈嘉庚先生所蓄金钱,尽施之于教育,培养千千万万人才,贡献国家,为自己子孙计,亦为他人子孙计,是为爱国家爱民族之表率。苦干富有者,财宝如山,而对社会公益事业,一毛不拔,徒为子孙积恶,诚何足取。”
年代,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大学建南楼群工地
无论是集美学村,抑或是厦门大学,陈嘉庚也非一人在孤军奋战,他的身后是他的家族,受他的精神感召的千千万万的人。
生于年的陈敬贤,年英年早逝,他是陈嘉庚的胞弟,也是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二校主”。陈嘉庚的实业,主要在南洋新加坡等地,办学却是在厦门,也是兄弟俩共同的事业。陈共存,是陈敬贤先生唯一的儿子,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两届主席,对于伯父陈嘉庚,他说他把“博爱、诚毅、革新、奉献”的精神留给后人。
“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此句对联,说的是为推动大马华文教育的不懈努力与顽强抗争的“族魂”林连玉和另一位华教泰斗沈慕羽。林连玉,祖籍泉州永春,曾就读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
当年,日本调和道的大宗师藤田灵斋到集美学校演讲,就是受陈嘉庚胞弟陈敬贤邀请的,后来出版该演讲的两小册单行本,是由当时林连玉记录的。提及此事,是让大家多了解一下,陈嘉庚、陈敬贤办学,绝不是纯粹建楼群、大撒钱,而是一心扑在上面的。
鲁迅、林语堂、顾颉刚、陈望道、王立明这些大师,能到厦门大学来,也是在陈嘉庚兄弟精神感召下。
在很长时间,在厦门大学校史里,老校长林文庆,曾是长期被刻意回避的人物,好在青史总有定评!年1月,林文庆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的别墅捐赠给他曾为之奋斗16年之久的厦门大学。这又是一个受嘉庚精神教育救国感召下的可敬之人,事实上,当时的林文庆老校长,距离他离开厦门大学已有20多年了。
年李光前(二排左4)与陈嘉庚陈爱礼(二排左5)结婚
若论倾财兴学,无人可与陈嘉庚家族比拟!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是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是深受新加坡、马来西亚人民和中国人民敬重的一代侨贤。李光前与陈嘉庚二人,既有知遇之情、翁婿之情,也有朋友之情,李光前与其家族后代,更是嘉庚精神不折不扣的传承者。
李光前,原名李玉昆,别号光前,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人(注:现今的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李光前的父亲李国专,原名李国侯,號阭逸,是旧社会的一名大学生,生于年(咸丰4年),卒于年,李国专先在乡下任塾师,后赴厦门经营裁缝、理发、小客栈。
李光前的母亲林合姐,是厦门人,生于年(光绪2年),卒于年(光绪27年)。年,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母渡海南下,赴新加坡谋生,移居新加坡时,父亲最初以经营小杂货店为生。
李光前祖上曾是殷实人家,到父亲李国专这一代,因生意经营不善而家道中落。幼年的李光前,家境贫寒,曾替人放牛增补家用。
在新加坡,李光前先是当小学教员,后来在陈嘉庚先生的谦益公司工作。陈嘉庚见李光前年轻有为,有意将其长女许配给他,但又担心李光前拒绝。后来,陈嘉庚请自己知交、也是李光前好友的华商银行董事薛武院来从中撮合。
年,时年27岁的李光前,与陈嘉庚的17岁长女陈爱礼在新加坡道南学校举办了结婚仪式,证婚人就是日后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博士。林文庆博士,出任厦门大学校长之前,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
陈嘉庚先生选女婿,也等于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接棒人。婚后,陈嘉庚将谦益公司旗下橡胶业务,交由李光前负责打理。陈嘉庚曾在“回忆录”写道:“在年到年期间,谦益公司每年的盈利皆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这也是对女婿李光前贡献的一种评价。
自立创业后,李光前先生成为了一代橡胶大王,在创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完美地融合了东方传统美德和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创造了“南益精神”,也是新马社会的领袖人物之一,历任新马中华总商会联合主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福利协会主席、华侨银行董事主席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年,李光前荣任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被新马社会推崇为“华人中的第一人”。
陈嘉庚、李光前、陈六使(从左至右)
人人都说厦大美,勿忘陈嘉庚,更不要忘了他的女婿李光前及其家族后人功劳呀!
身居异域,心系桑梓,与岳父陈嘉庚一样,李光前也一直怀有兴学报国立志。除了在家乡兴办国光中学及学村之外,他投入巨资扩建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包括华侨大学的建设,也得到李光前先生及家族的大力支持。
厦大初创之时,李光前给予了重要的办学经费资助,特别是他帮助岳父陈嘉庚在经济不济的情况下渡过了难关,在维持厦大的生存和发展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年,厦门大学92周年校庆之际,为了纪念李光前先生关心厦大、支持教育的伟大业绩,厦门大学在李光前捐资建设的建南大会堂旁树立先贤李光前先生铜像。为了深切缅怀李光前、陈爱礼伉俪,铭记他们的恩德,厦门大学在翔安校区医学院与护理学院楼前建造了李光前、陈爱礼伉俪塑像。
厦大老校长朱崇实年在《光前裕后千秋业》里说:“李光前先生是厦门大学的先贤,在厦门大学93年发展历程的每一个关节点上,都留下了李光前家族深深的足迹,凝聚了李先生发展高等教育、造就民族精英的心血。厦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从未离开李光前先生和他创建的李氏基金的热切关心和鼎力支持。被称为全国最美丽的大学的校园里,处处都印记着这位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的恩泽。”
厦门大学,被国内外公认为“最美大学之一”,厦门大学一组组琼楼玉宇般建筑群,由李光前本人及其家族后人捐建的建筑居多。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南大会堂,其命名取自于福建省与李光前家乡南安市各一字,组合为“建南”二字。
李光前偕夫人陈爱礼、三女李淑志在集美鳌园瞻仰陈嘉庚先生陵墓
李光前先生与厦门大学的深厚渊缘,源于他与陈嘉庚之间翁婿特殊关系,更在于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时至今日,陈嘉庚的外孙,也就是李光前家族第二代、第三代,仍为祖国教育及公益事业在奔波之中。
当年,为了永久纪念李光前捐资扩建厦大校舍的功绩,陈嘉庚同意女婿李光前不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校舍的意见,而是用李光前的祖籍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的县、乡、村名、校名和以及外孙的名字,来给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新建的楼房命名。
厦门大学的建南大会堂、南安楼、南光楼、芙蓉楼、丰庭楼、国光楼、竞丰楼等楼群命名,无不与李光前家乡的名字有着直接关系,此外,像成义楼、成智楼、成伟楼,就是用陈嘉庚的外孙、李光前三个儿子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名字来命名的。
建国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进入了扩建、重建时期,仅年起至年这五年,由女婿李光前捐款、陈嘉庚主持扩建的厦门大学新校舍共计有25幢。
嘉庚精神,也不光影响及李光前家族,也影响了李光前的老乡、族人等一大批人。朱崇实校长曾提及一事:“20年代末30年代初,陈嘉庚企业江河日下,资难抵债,李光前与黄奕住、曾江水、叶玉堆等爱国侨胞,在陈嘉庚‘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停办’的精神鼓舞下,纷纷捐款襄助,帮助厦大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厦大校园嘉庚楼群的二号楼“成枫楼”,是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兴建的,而李织霞的父亲、有“新加坡报王”之誉的李成枫,就是李光前先生之族亲。
李光前次子、新加坡李氏基金代主席李成智携夫人吴诚在南安家乡
李光前、陈爱礼夫妇,育有6名子女,其子女及后代与父辈李光前及外公陈嘉庚一样,也都是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慈善家。
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精神与李光前精神,不仅有他们家族儿孙来传承,如今在吉隆坡,更有许多富商如陈友信、陈凯希等也联合设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来推广,这就是传承与发扬嘉庚精神的最好境界!
李光前,是继陈嘉庚之后又一位以倾资兴学而彪炳青史的商界人物,在慈善公益特别是倾资办学如此之翁婿接力,在中国近现代商业历史及华侨史上更是空前未有的。
问世间,钱为何物?
陈嘉庚和李光前的道德风范,深深影响了下一代。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积极资助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文教及慈善事业。年李光前逝世之后,李光前的子女即公开宣布:李氏基金,决不因李光前先生的去世而有任何影响。
李光前生前,他的故乡南安芙蓉曾提议为他建一座纪念堂,以表彰他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李光前获悉后当即婉言谢绝:“我办教育事业不是为了留名声啊!”
李光前一生聚财无数,但从来不赚穷人的钱,在柔佛振林山数十间双层店铺,以及吉隆坡的一个村落,他数十年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点租金。他生前生活简单,衣着朴素,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过生日。平时,李光前爱吃地瓜稀饭,配一点花生米、豆腐、盐菜。
年6月2日下午6时40分,被新马社会称为“一代完人”李光前先生盍然长逝。《南洋商报》写道:“死有重于泰山,生无惭乎素行”,出殡时,万人冒雨为他送行,新加坡大学师生为他抬棺扶灵,各校师生们哀痛“教育文化事业丧失了一位伟大的导师与保姆”。
厦大百年,我们传承、实践嘉庚精神,也相信光前精神与嘉庚精神一样,永耀厦门大学!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