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君/文吴夏璠/视频摄
雨天,总是让人心情也跟着潮湿。但雨天的归宿是江南。下雨天,不妨前往富阳文村村,邂逅富春江水。
01富春山水里的“美院”
在诗人画家的眼里,富春山水“天下独绝”,历经千年,依旧是艺术家们心中的乌托邦,富阳洞桥镇的文村村便是其中之一。
文村村的声名鹊起,大抵是要归功于王澍——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年起,王澍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在设计富春山馆的同时,一趟趟地奔赴文村,一心缔造他理想中的“富春山居”。
王澍的建筑喜欢大量使用砖瓦、木材和竹子,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初入文村村,有一种到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错觉,但越逛越会觉得,千年后的富春山居就应该是这样的。
村子沿溪而建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旧居,另一半则是王澍设计的灰、黄、白三色基调的浙派民居——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反而出乎意料的和谐。
村中也至今保存着数十幢源自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所建的民居。
新民居和传统民居一样,都用上了杭灰石、黄黏土和楠竹的建材。杭灰石建造垒砌的外立面,保留着乡村的原滋原味。
入口的溪岸边还有棵杏树,在烟雨里掉落了一地花瓣,很容易让人想到《甄嬛传》那句被玩坏了的台词:四郎,那年杏花微雨……
02文村有个“小世界”
王澍设计和改建的文村村虽小,但五脏俱全。除了供当地居民入住,剩下的都被用作了民宿、咖啡店、活动工坊等,这些房子都以节气命名。
这家“立春”,说是咖啡店,其实更像是一座小型的乡村博物馆。
咖啡馆里展示并售卖着乡村的食物、乡村的用品和乡村的生活。
也有卖周边文创哦~
咖啡馆的二楼则被打造成了民宿,有亲子房和大床房。
就连楼道间的窗景,也别有一番滋味。
村子还设有扎染工坊、豆腐工坊等,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但一般是对团队开放的)。有些新居的外墙和小景,还介绍了富阳竹纸等特色工艺。
文村背靠文笔峰(笔架山),还有一条全长2千米的文笔峰登山道,分别至仙女洞、大弯里等景点。
由于是下雨天,我们放弃了爬山,逮着一个当地居民问:“如果走古道大概要多久呢”“像你们的话……”村民打量了我们一眼,犹犹豫豫地说,“起码要一个来小时吧。”好的,懂了,普通人应该用不了一小时。
富阳美的不只是文村村,从胥高线转县道至文村村的这一路上,也是风景不断。
尤其是葛溪,两岸风光如画。大溪大桥处,大概是摄影师们热爱的打卡点,在烟雨里,散发着最江南的韵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