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城市,不仅拥有发展的速度,也拥有生活的温度,不仅拥有创新的高度,也拥有人间的热度,从改革先锋到美好家园,这里是深圳。”日前举行的-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在揭晓十大“大美之城”榜单时,如此评价深圳。而从此次调查的综合数据来看,人们对公园/绿地、生活便利、城市形象、公共文化服务和水/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较高。

这份荣誉,深圳当之无愧!如今,深圳已成为一座建在公园里的城市。从经济特区建立前的仅有2个公园,40年后,截至年,深圳不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各类公园个(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些公园像一颗颗绿色明珠,构成了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让生活在深圳的市民既能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又能徒步山林、漫步郊野,体验鸟语花香。

余座公园构筑公园里的城市

曾经公园是市民逢年过节才有的去,现在,在深圳逛公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出了小区门就能到达公园。公园从“奢侈品”变成普惠民生公共产品。

家住福田区彩田片区多年的市民张阿姨眼看着家附近的公园越来越多,园内的设施越来越丰富,现在公园里还开了书吧,有一些餐饮服务,让她赶上了潮流。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建成的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到年开园的彩田公园,再走远一点就是市民中心,这里有近年新建的诗园、礼园。可以说,彩田片区的公园从无到有,形成了公园的包围圈。

公园连片成群的背后是连续多年来,深圳把公园建设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公园数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将背景山林、自然山体和海岸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等33个自然公园,夯实城市生态基底;以综合公园为基干,在城市中央打造各具特色的个城市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色躯干,彰显城市文化和品位;在城区中见缝插绿,建设舒适、便利的个社区公园,使其作为民生基础设施,编织起深圳公园网络,形成弹性有机、功能互补的三级公园体系,三级公园体系的建成,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的目标。公园绿地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

从2个到个,短短40年间,深圳公园的数量平均以每年新建30个的速度快速增长。现在一天逛一座公园,逛遍深圳公园需要三年多时间。

未来,深圳将深入结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特点,通过进一步融合城市公共空间,强化公园海岸和水体连接,提升公园在自然保育和城市服务等方面功能,按照“国家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公园连接体”的分类分级计划,打造世界级“公园城市”。

公园品质一流提升市民幸福感

家住景田片区的市民秦女士时常感叹,对深圳的公园,她是服气的,不仅有环境、设施高大上的大型公园,而且三五步就有一个社区小公园,各有特色,小而美好。平常,她都是带着小孩在家附近的社区公园玩耍,社区公园面积虽不如大型公园大,但是也有各种无动力的儿童游乐设施,如攀爬类设施、滑滑梯、沙池、跷跷板等,造型设计可爱,充满童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些公园的存在让秦女士不愁没有带小孩玩耍的地方。

市民对公园的喜爱正是对深圳公园建设成效最有力的肯定。

近年来,深圳对标国际一流品质,积极吸引国内外一流团队参与公园设计与建设,打破公园的边界设定,在设计理念上从“城市的公园”转变为“公园的城市”,将公园与街区进行融合设计。

在深圳的公园中,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人民公园被评为世界月季名园,华侨城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年来,还打造了香蜜公园、人才公园、滨海休闲带西段、大沙河生态长廊、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光明虹桥公园等一批深受市民喜爱、具有国际品质的精品公园。景田片区九园联动打造社区公园群,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社区”。

深圳还通过微改造、微提升不断提升公园的“颜值”和功能。例如,仙湖植物园打造了网红的公园厕所,彻底颠覆你对公厕的印象。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中心公园等公园拆除了原来老旧的围栏和绿篱,梳理了生长过密的植物,在节点位置打造了精巧自然的花境,重新衔接了公园内外的交通流线,营造了层次分明、舒朗通透、律动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观,让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自然地融为一体,拉近了市民与公园的距离。(深圳特区报年04月25日星期日A07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