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每年的三月三,清涧本地人以及周边县城的香客,不畏险峻山势,爬向笔架山,上香祈愿,希望自己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事事顺遂。

除了三月三这天,生活在清涧的人们,不管是为了祛除疲惫还是为了舒畅情绪,不管与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还是独自一人悠然上梯,不管是回乡探亲故地重游,还是即将踏上他乡之路,清涧人民都会爬一爬笔架山,把她当作自己的精神坐标,以此,铺展开生活的抛物线。

笔架山在清涧人心目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她闪耀着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与永不屈服的红色文化之光。

笔架山的山南

以道教文化为起源,承载着人民最朴实的愿望

宋朝开始,笔架山上就开始修建道观,明嘉靖、万历、崇祯等年间,在山上增修了观音阁、文昌庙等10余个庙宇,清康熙年间对损毁的庙宇进行了修复,并增修娘娘庙等3个庙宇。自年开始,很多民间人士多次筹集资金,对解放战争时期损毁的庙宇进行了修葺,始成规模。笔架山自此在清涧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才逐渐形成。

山上的庙宇,可以寄托人们不同的心愿。祈求子孙考试榜上有名,就去文昌庙,祈求全家人健康平安就去药王庙,祈求儿孙满堂,就去娘娘庙,等等。去笔架山祈福后,人们内心才会有所寄托,才能满怀希望开始新的生活。

山南陡立的台阶

以红色文化为精神支柱,提醒人民不断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年3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攻占了清涧城以及笔架山制高点,同年10月开始,共产党西北野战军扫清了清涧县城外围的敌军之后,派储汉元与他的将士们,从山的南面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后战争取得胜利,笔架山制高点被我军占领,但储汉元却在战斗中牺牲了。

从山的南面一直拾级而上,到山的平缓地带,你所看见的三个墓地,中间就是储汉元的墓地,其墓地的西边是红军长征战士黄锦绣,东边是参加过北伐战争的清涧人白雪山的墓地。

从远处看,纪念塔的样子

从孙中山民主革命开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越战争中,很多清涧人民壮烈牺牲。为了让烈士们永垂不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清涧人心中永在,人们在笔架山再次修建了人民烈士纪念塔。这座塔,笔直屹立在山的最顶端,闪着金色的永不屈服、艰苦奋斗的革命之光,照亮着清涧县城这块红色的大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