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32312.html早就听说福建省安溪县的笔架山上有一片野茶园,加工出来的茶叶别有一番滋味。“馋茶”的我决定趁着清明回乡的机会,上笔架山一探究竟。安溪的笔架山因中峰低而两侧峰高,形如笔架而得名,海拔只有约米。笔架山距离安溪县城20分钟车程,但上山的路却坑坑洼洼,极其难走。我从不晕车,但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路颠簸,竟然感觉到一阵眩晕,根本无心欣赏窗外风景。行车至路尽头,两固名茶的厂房映入眼帘。茶厂的主人陈两固正带着几个工人忙里忙外,为即将开始的春茶采摘做准备。在安溪,陈两固的名气不小,他多年前就被评为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十几年前已经是“野化茶”的领军人物。不少喜欢铁观音的朋友都知道,铁观音茶虽然无论树龄长短都别有一番滋味,但很少有茶树树龄超过二三十年。陈两固为何“逆其道而行之”,推崇树龄上百年的野化茶呢?原来,在他年少时,村民们就有上山找老茶的传统。茶师傅们把老茶采回来加工后,再用盐水冲泡,据说清热去火,还能缓解中暑症状。儿时的记忆,令陈两固对老茶树情有独钟。这些年来,陈两固已经在安溪县的云中山、永春县的醒狮山都找到了野化茶,并建起了生产基地。年,在机缘巧合中,陈两固和朋友攀上了笔架山,在荆棘杂草中寻找了两天,终于发现这片多亩的野茶园。说是野茶,其实不野,只是多年无人刻意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放养生长,趋于野化。这片野茶园里,有铁观音、水仙等多个品种,茶树普遍高达两三米,有的已经长到七八米高,其中还有上百种野生中草药材。陈两固如获至宝,二话不说就承包了下来。“连上山的路都没有,你要这片老茶树做什么用?”这是陈两固听到最多的质疑。在他看来,没路就修路,没有厂房就建厂房,这都不是问题。茶园常年无人看管,杂草丛生,陈两固就专门组织工人修剪杂草,适当整理茶园。到了采茶季,由于茶树太高,采茶工们需要背着茶篓,架着梯子,攀爬到茶树上采摘嫩芽。真正让陈两固发愁的是,如何才能保护这些珍稀的茶树资源,制作出“野味”十足的产品来。毕竟,这些野茶采摘的成本不低。根据测算,一个采茶工,1天只能采6斤茶青,而9斤茶青才能做出1斤成品茶。这也就意味着,制作1斤茶叶的采茶成本就要超过元。几经尝试,陈两固最终确定采用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加工烘焙。这一加工工艺和铁观音其实一样,但由于这些野化茶的树龄比较长,对摇青和发酵等环节的要求更高,需要有经验的制茶大师根据不同温度、湿度变化来掌握摇青、晒青的时间。因此,这些野化茶的加工制作,基本上需要陈两固亲力亲为。说话间,陈两固已经烧好了水,准备为我们沏上一壶野化茶。这茶叶,经过加工后外形条索卷曲,发酵充足,红镶边特质明显。在滚烫开水的冲泡下,野化茶在杯子里欢腾着,兰香果味溢杯而出,一时茶香满室。再看那茶汤,清澈明亮中透露着金黄。当我们把茶水送入口时,滋味醇厚,甘滑饱满,香韵悠长,生津不断。这款来自笔架山上的野化茶,被陈两固命名为“老固野实”。陈两固一边泡茶,一边和我们讲述着自己找寻野化茶的种种经历与压力。不知不觉中,茶过几巡,杯底仍有余香,令人回味无穷。陈两固说,尽管野化茶的成本高,但现阶段不会考虑其经济效益,而是更注重以此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茶叶发展之路,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野化茶的生态友好理念。让陈两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一两年时间的沉淀,“老固野实”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茶农意识到,野化茶并不只是概念炒作,而是一种健康的茶产业发展理念。毕竟,对茶园过度管理,不仅容易因过度施肥打药影响茶叶品质,也容易破坏山体的生态环境。野化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其产品检测结果也完全合格,或许能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市场风云变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观音要香飘万里、隽永绵长,必须跟紧市场步伐,对工艺、品牌、商业模式等每个环节求新求变,不断充实丰富,才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65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