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崇尚耕读文化,耕田是为了生活过日子,读书是为了成才成名有地位。因此客家山村,一边是连片的水田便于耕作,一边除了居家生活的屋子外就是书院。
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耕读文化古村落。这个村处在长汀、连城、上杭三县交界处。过去是一个古驿站,一条蜿蜒曲折的官道连着三个县,当年这里交通畅达,经济比较好,全村都住着吴姓。据说,吴姓先祖在年就迁居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近多年了。现全村多户人家、多人口,因此也被称为"吴家坊"。
整个培田村由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自北向南,直落村里,如三龙环抱,一条清清的河源溪象玉带环绕村庄。村外五个小山包耸立,像五只小虎踞守,护佑着培田村的安宁。村落南边水口处,古梅、古枫、古香樟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护财"。走进培田,看到的是满山的翠绿、连片的青砖灰瓦,还有一河溪水护着的连绵水田,那古宅顶上随处飘荡着炊烟,好一处桃花源人家。最具特色的就是那连绵的古民居,连片连绵叠得整整齐齐的屋瓦、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高耸的门楼;或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窗雕、砖雕和石雕,还有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深深的庭院,幽幽的小巷、畦畦的稻田,远山含黛,连绵悠远,真是不枉为画里村庄。
整个培田古民居有30余幢明清时期建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座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古牌坊,形成了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考究、精美绝伦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古村落。特别是以大夫第、衍庆堂、官厅为代表,占地都在六七千平方米以上。大夫第又称继述堂,建于年,历时11载。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厅堂高大,宴请百来桌客人没有一点问题。整个建筑设计,秉承先后有序,主次有别的理念。据房主介绍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排水、卫生,连同子孙的发展都纳入规划之中。梁花、枋花雕工精美,幅幅都有典故,件件都是精品,并以墙倒屋不塌,火烧柱不倒等特点被业内专家称为世界一流的防震建筑。衍庆堂是明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大夫第大略一致,但大门外荷塘曲径,门前石狮威座。一对门当户对,喻示着客居闽西山村的中原移民,在聚族而居中对宗族延绵的展望和追求。官厅高墙耸立,四围封闭,墙内渠开了约三尺宽的水圳,专供洗涤清洁。它的布局独特,设计精巧。梁柱间、桎枋间雕花,全是双面对称镂空雕,其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后厅为宗族议事厅,左右花厅则专供主人休闲会友。楼下厅为学馆,楼上厅为藏书阁,曾藏有万余册古籍。
千米古街,鹅卵石铺成,沟渠纵横,错落分置在两侧的大多是祖祠。祖祠建筑十分重视门庐构造,斗拱雕刻,木漆绘画都极为富丽堂皇,工笔彩绘"三娘教子"、"状元游街"图,构图精巧,线条明晰,彩绘毕现,栩栩如生。
书院是培田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导游说:明朝成化年间,在培田这个小村落,七世祖吴祖宽伐木割草,创办石头丘草堂,学校虽小,却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秀才位,有19人入仕,官居五品五人,最高达三品,如山东青州营守备吴拨祯、台湾曲庄营守备吴孝林等。后这个书院逐步发展成为有名的南山书院。光绪32年,书院改办为培田高等小学堂,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有毕业于东京明治政法大学,曾参加兴中会等民主革命活动的吴爱群,在巴黎求学期间与周恩来同窗的吴建新等。除了书院外,每家每户大院里都有自己的学堂。耕和读永远不分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