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赵沟古村是明清古建筑群保护最好的村落之一,所以初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影友决定去那里看看。赵沟古村隶属于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以赵姓人居多。它北距黄河10余公里,南距仰韶村文化遗址30余公里,东临仰韶大峡谷,西接黄河丹霞,离渑池县城有46公里,是河南历史文化古村。我们一路颠簸,上山下沟,深山两边的美景逐渐清晰起来,山上的红色石英砂岩形状各异,在绿色植被的衬托下,显得很独特。
一进入村里,一棵特大槐树马上映入眼帘,树围粗壮,目测四个成年人也合抱不来。树高20余米,冠幅30米,据记载这树龄大概有多年了,被古村百姓敬为“神树”。大树长得郁郁葱葱,树下有石桌石凳,是村里人乘凉的好地方。靠下的树枝有的已经接近地面,上面系满了各种求财、求学业、求健康平安的红绳。
村口这位老人说,这棵树和这村子一般的年龄。曾有“枝不挂屋、鸟不做窝、洞不生虫、晴日生香、夜生白光、旺不见长、有求必应、建村植槐、庙槐同期、根井相连”十趣。而且有求必应,可是灵验了。小编特意好好看了看,果然这么大一棵树上面竟没有一个鸟窝。那么其他的也一定是在这千百年里被村民验证过的,真是神奇的大树啊。
距大树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座庙和一口井。水井背后是奶奶庙,可能和“庙槐同期、根井相连”这两句有关。
井不深,里面是一眼泉水,名为“镜泉”,走近看,圆圆的井口,水面清澈,可不就像一面镜子吗。井水距离井口只一尺,井底距井口不足一米,但井里常年有水,且泉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不溢不落,泉内小鱼悠然自得。据说,上世纪40年代,古村一村民挑水时,不小心把鱼挑回了家,把水加入锅中,烧水水竟然不开,把鱼送回泉里,锅里的水顿开。
井水边上的石条把泉水井然有序的分开隔离。供大家淘米、洗衣、饮牲口,最后的废水汇集到一起,把石板抽开后,就会流出灌溉农田。
打水的大哥说,虽然现在家家都安上了自来水管,可大家吃的水都还是从这里打,这儿的水好喝,听说还含有好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最新鲜的天然矿泉水。这些池子里靠井水最近的池子是淘洗粮食的,再后面的池子有洗菜的洗衣服的,冬天在这里洗衣服,那水一点都不凉。
大哥还说,你们别看这村子在大山里,出行不方便,可这村子住着好啊,我们村子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现在90岁以上的有2人,都健康的很,还干农活呢,70岁以上就四五十个,60岁以上一百多人。这山上草药多,山果也多,空气好水好的,自然就长寿。听大哥说的,我们都想住在这里了。
和大哥告别,继续深入古村,石磨、石碾等生活石具均匀的分布在古村角落,锄头、镰、犁、耙等各式农具家家户户都有。现在古村里,留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已大多出去打工。但世代留下来的房屋依然伫立在原处,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正是午饭时候,这位大婶正坐在自家门前吃着午饭。大婶说,当地有这吃饭蹲门口的习惯,以前家家户户吃饭时候,都会蹲在自家门口,和邻居们边吃边聊。
相传早在西周时,周文王在赵沟古村避难疗伤,当时称石家庄,后来北宋宰相赵普后人为躲避战乱迁居至此,才改名为赵沟。村里现存赵氏祠堂、祖茔、古牌楼、石头古街巷30余条、赵氏一族显赫人家的古宅院数座。大部分宅院还保存着原貌,也都有人居住在里面。
越走近古村,了解古村,你会发现,其实古村最特别的地方是这个仅24平方公里的深山沟里人才辈出。远了说,赵普后裔先后出过3位知县,一位县参议、一位国民革命军师长。图片中就是明英宗时曾任宛平县第27任知县的赵丛的旧居,在此居住的赵家后人中有59人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还在此居住的王大姐说,现如今,这村里已经走出50余名大学生,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就有13名,年考上清华大学的三门峡理科状元赵利渊就出自本村。
听大姐这么说,越发感到古村的神奇。清华北大可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啊,小小古村就能考上这么多,我们连连赞叹。大姐说,我们这村主要是“风水好”啊,你们看这村背后有笔架山、书山、青要山、龙虎山和香炉峰等,村里老人说这赵沟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进古村的必经之路石门沟素有小龙门之称,你们说这样极佳的风水宝地能不出奇才吗?听着听着我们都目瞪口呆了,看远处山峰,果然如笔架一般。果然是好地方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