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说起杜鹃山,你会想到什么?

这要看年龄了。六十岁上下的人会想到文革中后期风靡全国的现代京戏《杜鹃山》;年青的朋友或许是一头雾水。

春天,来到了井冈山东南约20公里的笔架山,现在这里以其盛开的杜鹃花而闻名,所以现在当地人也称这里为杜鹃山。在快到景区的路旁,看到一块指示牌:王佐故居,哦,这位农民英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王佐的老家就在这里。

乘缆车上山,感觉时间挺长,一问,说全长五千米,落差约有一千米,号称亚洲之最,整套系统是引进的设备。下了缆车,走在沿着山体修建的栈道上,感受到了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韵味,做了一次真正的雾里看花——山里本来雾就多,再加上这几天连着阴雨,只能如此了,也好,西湖尚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说,一个大雾笼罩的大山,怎么呈现都合适,只要不是人为的破坏,展现出来的都是自然美。

到杜鹃山就是为了看花的。

杜鹃花杜鹃花

这里的杜鹃花全是野生的,如其他山中植物,杜鹃花都是在石缝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的,只见那些粉色的、白色的、大红的杜鹃花,有的在怒放着,无一丝矫揉造作;有的含苞待放,似小家碧玉。因最近的风大雨多,所以“绿肥红瘦”,栈道上有了些许花瓣,路人无黛玉,没有人筑香丘,只能任由它自生自灭。看那树干顽强地从石缝中伸展出来,枝桠尽管虬屈不规,但也都尽可能伸展开来,努力地伸向空中,积极寻找他们的所需——阳光雨露。

杜鹃花

人说,山上的杜鹃花大概有二十来种,最多的是猴头杜鹃、云锦杜鹃加上红的似火的映山红,彼此相安无事地生存着、映衬着。看着一簇簇、一片片各色杜鹃花,想象的阀门不由地打开了。这满山红杜鹃也似乎有了自己的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默默奉献的精神状态,这是对这个山的一个认识。由杨春霞主演的京剧电影《杜鹃山》,是我最初对井冈山的认识,不过,那时候仅把它当成个艺术品。到了这里后,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在上世纪初,一群被逼无奈的山民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这其中就有王佐及其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到二十年代末已是三起三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电影里的雷刚急切想找到出路,结果女共产党员柯湘出现了,几经磨难、几经挫折,终成正果,绿林好汉变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式军队,山大王也终成合格军人。在实际生活中,山大王雷刚的原型是群众领袖王佐、袁文才,女共产党员柯湘的原型则是何长工。

我相信中国的绿林好汉大多是被逼无奈才上山的,原因很简单,中国老百姓受中庸思想影响太深,不到走投无路绝不会去做匪,一来名声不好听,二来无前程,三是教育使然。典型人物为《水浒传》里被逼上梁山的林冲、杨志等人,不是被逼到绝境了,他们依然幻想着封妻荫子的美好生活。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戏剧化,但生活远比戏剧更残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军民多达以万计。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后,王佐袁文才等率部接受整编,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王佐等人逐渐成长,在粉碎湘赣军阀“会剿”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中,率部英勇杀敌,出奇制胜,为井冈山的斗争作出重大贡献。遗憾的是,共产党人在初创时期走过太多的弯路,遭受过太多磨难。这其中包括受左倾错误等内耗而牺牲了一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其中王佐、袁文才就是代表,一九三零年不幸被错误杀害,这是在成长痛中的牺牲品,这种无谓的牺牲让人唏嘘。但共产党人就如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当春乃发生,顽强地生存着、茁壮地成长着。

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杜鹃山杜鹃山

由此看,杜鹃花与当年的共产党人其精神实质也是十分相似的。

不是吗?中国共产党从南湖那条红船开始出发,经过百年奋斗,现在已经拥有了九千多万党员,在一九四九年开始执政,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度崛起已指日可待,到那时,那满山的杜鹃花会开的更加灿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