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西倚青翠松毛岭,东仰巍峨笔架山,北踞太平岭、平峰山、雷公岽3座大山,其间流出3条水,汇聚到村之东,然后环绕到村南向邻村流去。村内古民居群均以西边山体为后龙,主厅面迎东山旭日。与房前围墙相连的外大门一般朝向北偏东,稍与溪流相逆水,使得全村古民居错落有序,形成宏伟景观。西边后龙麓每隔米左右有4口水井,山上古树茂密。在西北面的溪流中筑,引两条水圳分别沿村中的古街和主要通道徐徐淌过。村中千米古街两旁有20多座华堂大屋,建筑形式主要是“九厅十八井”及一些围垅屋。还有30余座宗祠和2座书院与文武庙、天后宫。年培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的历史文化村镇。

衍庆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坐落于后龙山虎形头部,占地约平方米,两列3进3开。由明成化年间(-)尚义大夫吴郭隆始建。开初祖屋有堂匾“至德衍庆”。清康熙年间(-)祖屋改为祖祠,称衍庆堂。

衍庆堂门楼前有石狮、石鼓、宇坪、照墙、水塘。入门后是宽阔的宇坪,坪前是戏台,台两侧有文武举人与进士旌表石桅杆多根。供祭祀与聚会的上、下厅内梁柱挂满联、匾。上厅正堂壁上祖像及供奉上代祖宗牌位。厅两侧有大屋间及厢房,供储藏礼器及厨炊等。门联或柱联常见的是:“虎视凤观世第,玉光剑气家风。”“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西周孝让家声远,东汉循良世泽长。”“家传周礼承先德,让国高风裕后昆。

官厅,又名大屋里,由康熙年间(~国学生候选州司马吴日研所建。他承祖业,农商兼举,富甲一方,建7座大屋,官厅最为华美。厅堂门窗梁柱精雕细刻,油漆镏金。坐西向东占地约平方米,三列五进,共有9厅堂72间房。第五进为2层楼,楼上称为藏书阁。外大门楼厅一字五开间,门楣横书“业继治平”,前有照墙、月塘、宇坪、石狮、石鼓及功名石桅杆。内大门前又是一坪,作为访官员下轿歇马之用。内大门门楣横书“斗山并峙”,点明该大屋是风水地。村中士绅接待上级官员都在此进行。厅内常用联:“积德润身如玉,遗书教子胜遗金。

南山书院,由岁贡生吴镛创建于清乾隆年(-),地处培田后龙山西北麓的南坑口,坐南朝北。教学厅堂及10多间学生自习室在废科举后扩建。扩建与旧筑结合得天衣无缝,令感到仍然是一个整体。其中宇坪及屋后种植花草,天井内钵栽各种兰草花卉。

继述堂,又称大夫第,由诰封五品奉直大夫、晋封四品昭武大夫吴昌同4个儿子精心设计而建。昌同勤俭起家,积下丰厚家产。其长子为布政司理问衔加二级,例授奉直大夫;次子经左宗选为江西临川温家圳及鄱阳石门巡检;三子为光绪五年()举人,兵差官;四子为光绪八年()贡生。此堂屋始建于清光绪九年(),历时11年完成,占地约平方米,五列四进结构,是培田保存较好的宅院。工整有序,梁、柱、门、窗的雕刻装饰简约得体。外大门楣横书“三台拱瑞”,门联:“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垅有田。”内大门楣横书“大夫第”。

双灼堂,围垅屋,由邑庠生吴华年所建。华年二弟是松溪教谕,三弟是清光绪十七年()科进士,四子是留法学生,五子曾就读燕京大学,书香门第。三列五进结构,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左右,占地约平方米,有12个天井、12个厅堂、42间房、两个内宇坪。

外大门前与联建的“灼其公祠”(即今吴家大院)共一宇坪,门楣横书“华屋万年”,门联:“屋润小康迎瑞气,万金广厦庇欢颜。”内大门门楣横书“乐善好施”,为清光绪御史江春霖字迹。门两副:“乐以忘忧,满眼风光饶乐趣;施于有政,一堂孝友验施为。”“善室惟怀完美;好读书立志修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