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情况下,站在东方红小学的操场旁向南边远眺,可以清晰地看到观山名筑高楼后面的山上有一条白色的线条,白线弯曲直通笔架山东麓的山顶。
这条白色线条出现不久,如此远的距离却看得非常清晰,是新建的登山步道?还是通往山顶的公路什么的?众说纷纭,让人费解。
一日下午,抽出一时的空闲,前往笔架山东麓一探究竟。
走过友好新村,穿过这里的棚户区,来到了仍在建设中、目前却是杂草丛生的大铜官山主题公园。
如果要顺着水泥路前往铜官山对面的山脚探访“白线”,至少要多走2公里的路。为了节省时间,只能走直线,穿过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野路了。说是野路其实没有路,遍地都是废矿石和野草,偶尔还有一两块菜地。虽然不好走,但距离短多了,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这座山与笔架山相连,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东麓,具体的山名不详。往东,它与大铜官山相对,中间隔着的是老铜矿有名的露天矿坑——大洼凼,这里也曾经全市的垃圾填埋场,如今得到了整治,成了大铜官山主题公园的一个亮点。往西,不远处就是“铜官山?”文化创意园了,它正好得天独厚地处在中间的位置上。
来到山脚下,抬头一看,这既不是什么登山步道,也不是什么盘山路,原来是一条梯形的水渠。山下的一位种菜的老人说这是泄洪沟。
这是用水泥砌成的梯形泄洪沟,沟底宽60公分左右,上口宽大约有一米五、六,再加上两边各40公分的沿口,水泥砌的地方有2米多宽,怪不得很远的地方就能清楚地看得见它。如果水泥的标号再高一些,表面的水泥再抹得平一点,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景区供游人快速下山的滑道了,哪里是什么泄洪沟呢?我感到好奇,也有点儿怀疑,想爬上去看一看。老人却说:“这山太陡了,你爬不上去的。“
被老人的话一激,我下定了决心要爬上山顶。于是我顺着沟底往上走,由于山陡路滑,我时而在沟下行走,时而又走在沟沿旁边,不知滑倒了多少次,经常都得手脚并用往上爬,这才不至于被滚下山坡去。
就这样艰难地来到了半山腰,自己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了。抬头向上,离山顶还很遥远,回头望,观山名筑的高楼踩在了脚下。是下山往回走,还是继续登顶,犹豫了起来。想了想,还是勇气战胜了退缩,继续开启了登顶之旅。
经过一段艰难地攀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来到了山顶。回头往下,陡峭之处已经看不见了,只看到沟边施工留下的废管道。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远处的铜官山巍峨壮观,整治过的大洼凼清晰可见,远处的建筑物历历在目,为了早日恢复山坡上的植被,整面的山坡盖上了绿色的编织网……
欣赏了周边的景色,休息过后,就要下山了。下山的路虽然更陡更滑,但可以拽着沟边的管子、绳子往下滑,速度之快超过了原本的想像,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山下。
山脚下右手边有一条是通向铜草花保护基地的路。
顺着破损的公路往右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露采社区的宝山村地段,这里也是全市最大、最难改造的棚户区。虽然一路上看到的不是尘土飞扬,就是污水满地的情景。但是值得可喜之处就是路边许多破旧的房屋已被拆除,拆迁工作也象登山一样在艰难地推进过程之中。有理由相信,要不了多久,这里的环境就会得到彻底的根治,铜陵的明天会变得越来越好。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大铜陵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