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有众多群组式的庙宇,我曾游览过金牛山庙群和九龙山庙群,最近又游览了笔架山庙群。   笔架山位于博山镇南博山村东,因形似笔架而得名。博沂路西线和淄河支流经其山西侧。站在路边广场可以看到山形秀美的笔架山和坐落在山腰处的庙群。   庙群山下的小河上修建了河坝,河水在这里聚集形成了一个小湖,初冬的河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房屋倒映水面,景色优美。我姥娘和姑家都是这个村里的,所以小时候经常来这里游泳玩耍。   顺着拦河坝走过小河便来到了庙群,庙群指示碑就坐落在河边的悬崖下。   以前曾来过这里,那时去庙群的路是那种原始的坎坷小路,近几年进行了修建,去庙群的路都修上了石阶。   站在烈士祠碑前,首先看到的是南北两座龙王庙中的北龙王庙。沿着台阶向上,走到平缓处向南可看到南龙王庙掩映在柏林之中。   再向上便来到财神殿。红色的柱子、门窗、青色的瓦面和槽鲜艳的彩画,这是庙群所有庙宇中最新的一座。   庙宇集中在两个山脊之间,有上下两座庙院,据说下院创于明代。在通往下院的崖边上有一棵树龄余年的枣树,树形伸展,像正在迎接前来观光的人们。听村里老人讲,这棵枣树现在很少结枣,可能因为树龄长了的缘故吧。   上院正殿原是泰山行宫,东殿原为吕祖殿,因从年改作烈士词,大部殿房保存较好,如今排满烈士牌位。听村中老人讲:刚开始改为烈士祠时,里面的烈士包括远近许多村庄的烈士,后来有些村里也修建了烈士祠,大部分烈士被接走,现在剩下的大多是当地得烈士和一些无名烈士。由于庙门锁着,所以只能从外面观看到园内的概况。   笔架山早在明朝时期就封山,所以植被茂密,古树苍翠。该庙群除了建筑精巧外,主体建筑之外的小庙或峙于崖端,或掩映于柏林之中。庙墙外生长有榷檀、黄楝、流苏等较大的风景树,虽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然蓬勃生长在庙宇周围。说起这些古树,村里老人告诉我:原先像这样的古树有很多,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砍掉用来修建炮楼等工事。加上后来村里有些人砍柴烧火,被破坏了许多。   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雪,今天的天空格外蓝,站在庙宇边可以清楚的看到村庄的大部分。红瓦房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更加漂亮。愿神灵护佑村民幸福安康!   笔架山除了庙群出名,还是一处秋赏红叶佳地,每当红叶漫山时节,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成为了乡村旅游观光的好地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