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翁/文
礼、易、道、经,周传八百年后,经历春秋战国,争端不休,杀戮不断,天愁人怨。神州、太极、中原之乾位、周源之地,秦国又重新强盛了起来。
当朝正位秦王嬴政,志在一统天下。是神所指、圣所思、人所向。
但要统一中国,又谈何容易,兵车驰骋,辎重运送,军士调遣,需要多大的通道,首先就是摆在秦王面前的大事。
西秦帝国又在日落之地,其余六国均在日出之方。秦向东,无路可通,虽有黄河水道之便利,却也南有华山,北有中条山,中间还夹着一座庐山。
黄河之水经过三山之南北两面,又分成了无数大、小股,也只能从庐山两侧之夹缝中、甚至洞隙中分成多股细流通过。不只水流湍急,水路狭窄,疏水不畅,还使地处黄河、泾河、渭河之上游的秦国屡遭洪涝灾害。
当年连黄河之水到了三山横亘之地,都觉的胆怯,不愿向东,连喊愁、愁、愁,在原地打转不想走,就在河道中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地旋涡。
又有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又不得不走,流入庐山的夹缝、洞隙间;就赶快逃跑。因互相挤压连声喊着潼、潼、潼;掀起洞坑小瀑布与波涛汹涌。
流过庐山以后就连喊畅、畅、畅;伴随着丝竹阵阵,漫悠悠地流向了远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可人的画卷。
可就是有那么个人,行走在这样的画卷中却愁眉不展,此人正是秦王嬴政。
他要统一中国,向北的秦直道已经修到了乌拉山前。要想统一,必须再修直道指向日出之东方,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直道如果继续向东延伸,这三座大山,就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连黄河之水利,都被三座大山分成千百条细流,也就不能行船了。
秦王嬴政在庐山已经察看了一月有余,毫无办法。看见的几条不太宽的通道,都被黄河水占据了,行船不能,车马驰骋更不能。只有崎岖山路,险若华山之径,只能单人通过,如若要修一马道,也极为稀奇,动用上天之力。
如若人需负重前行,五十镒尚不能荷,这样的通道怎能满足大军行动呢?所以,嬴政因为道路不能通畅而亲自察看,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这一天,嬴政勘察时走的连卫兵都累倒了,无人能够跟随得上。嬴政就一个人上了山。走了半天,日将近午,自己直实也有点累极了,就想躺下休息一会儿。
刚一躺下,就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左手执一柄芭蕉扇,胸前镶嵌一幅太极八卦图,腰带上还挂着丹药葫芦,活像三清殿里的上清道德天尊。
走至近前,用芭蕉扇朝他扇了一下,使其浑身打了一个寒噤。右手又递给他一个竹节桃鞭。
嬴政正没好气,喝道:‘我要这桃鞭有何用呢!我只想修筑通向东方的直道’。
老者说:‘我正是来帮你修直道的。这个鞭,叫赶山神鞭,你可以用此赶山鞭,将你脚下的这座庐山赶走’。
‘山赶走了,地不就是一马平川了吗!修直道不就容易了吗’!嬴政正想问此鞭如何使用法,老者就不见了。
嬴政很是着急,连叫老者数声,想让老人教给他用鞭之法。不想原来是睡着了,做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梦。
醒来看看周围,也没有什么赶山鞭。正自好笑,忽然看见身旁明明是一棵小桃树,树身上却如竹子那样长的有节有律,竟像梦中的赶山鞭一模一样。
他顺手就将这棵小竹桃树连根拨起来一看,这正是梦中的赶山神鞭。嬴政就想试试,就用这个赶山鞭抽打庐山,并大喝:‘出潼关,向东走,开直道,统周天’!此鞭将庐山打的直叫唤。
庐山就喊叫说:‘我是一座山,既无蹄而又无轮,怎么能向东走呢’?
嬴政就说:‘那你就变成一头牯牛赶快走吧’。
这时庐山就真的生出四蹄,变成了一头巨大无比牯牛,真的就向东走了起来。庐山被嬴政站在牛背上,赶出了秦源,赶过了长江,整整赶了多半天,已经可以遥望东海,意欲将庐山赶入大海之中。
因为在这一整天,嬴政还始终没有吃饭。这时,已经是饥饿难奈,身因力乏,实在是太饿、太累了,就又想休息一下再赶,便躺下和衣睡去。
话说东海龙王,眼见得秦始皇赶着一座大山来填东海,心下很是着急。因庐山下海将会压碎水晶龙宫,忙令虾兵蟹将,将龙宫浮出水面。
嬴政睡了不足半个时辰。来了一位神仙,原本是秦国大将王傲,入道门修成神仙正果,人称王傲老祖。
眼见秦始皇要将庐山赶下大海,那就会压碎水晶龙宫。再去东海游玩,就没有了好去处。王傲趁着嬴政熟睡,就用自己手中之拂尘,化为定山神鞭,偷偷换走了嬴政的赶山神鞭。这是神鞭的第一次下凡。
待秦始皇睡了一觉醒来,又用神鞭赶山,庐山却丝毫不动了。用力再赶,全无效验。
嬴政一气之下,就将鞭杆竖着插在牯牛背上,也就将匡庐奇秀定在赣地。于长江之阴,再倾鄱山(将山翻过来)为泽而成大湖,为赣水之源。
所以,流传至今的庐山主峰仍然名叫鞭杆峰,峰下大岭名叫牯牛岭,倾鄱山为泽,如今成了鄱阳湖。
王傲老祖的好心,用自己的拂尘,换了秦始皇的神鞭,却办了一件连老龙王也不领情的事情。老龙王的水晶龙宫也被这拂尘化为定山神鞭,定在了庐山之侧,不能复归大海。
王傲再去东海游玩,同样也是没有了好去处。现在,以龙宫洞、牯牛岭、险峰、仙人洞、黑龙潭、庐山瀑布、白鹿书院等,构成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胜景。据传说庐山原本是秦国之山而被始皇帝赶到了今址。
且说王傲老祖,用拂尘换了秦始皇的赶山神鞭,又回到太白山,将赶山神鞭炼成一枪,名曰“定乾枪”,赠与弟子蒙恬。并给弟子说:‘枪在人在、枪亡人亡’。
蒙恬用定乾枪为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主要靠得就是定乾枪之神功。
秦始皇天下方定,就命太子扶苏为监军,命大将蒙恬镇守鳞州。
当秦二世下旨要蒙恬就地自裁时,蒙恬见神枪还在,就觉得必不亡我,他就首先给神枪找一个安身的地方。
当看见龙鳞城旁有一株白果树,巨大无比,荫覆数亩。就攀上树头,将神枪运用神力,插入并藏进树心。
因用力过猛,枪尖与地面迸发火花,竟将枪尖擦出巨焰,地面烧化成石。再要取回时,已经是不可能了。这也许是“神鞭”的第二次下凡。
但是,这棵白果树虽经化枪之锻烧,又生于石盘之上,因借神物之精气,仍然枝叶茂盛。
匡胤与匡义遁水去笔架山避暑游玩,被杨家七兄弟追赶,攀于此树之上,情急之间,见有一枪托。顺手一抽,就得到了这一支没有枪尖之枪,即兴命名为“降龙宝杖”。
当即就用降龙杖赶退了杨家七郎的围攻之后,便携杖而归。
后来,借降龙杖之力,自打自创了大宋江山。白果巨树因为护枪有功,献宝有德,被宋太祖皇封后,演化成石,不朽于天地间,即今鳞州东山神木化石便是。
降龙杖根随宋太祖打下四百座军州,三百余年天下。
在征服河东时,太祖一病不起。或有一日天亮了,随行太监发现,床边武器架上的降龙杖却不见了。
丢了皇上的兵器,这还了的。就与守值将士赶忙去找,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不免争执起来。
此时将太祖也吵醒了,太祖却说:‘不必找啦!我要它也无用了,天将要我回去了。它只是先我而早走了一步罢了,这就是天意’。
就这样,太祖在河东安祥离世,追随他的神枪去了。“降龙杖”,这一没有枪尖之枪的怪兵器,在中国兵器史上,只出现过一次,也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一人使用过,这可能是神鞭的第三次下凡。
北宋时期,又有一位叫周侗的人,与玉泉山道院道长有旧,带着弟子岳鹏举去玉泉山游玩。
不想周侗在玉泉院患上了眼疾,一时不能好,也不便行走,只好在玉泉院住了下来。
周侗的眼疾,被弟子岳鹏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岳鹏举就出去四处访问,看那里能有治疗眼疾的好方子。
当地百姓告诉他,玉泉院后山下面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用清泉水清洗眼睛,很快就会痊愈。
次日清晨,岳鹏举拿了一个盛水的钵盂前去取水。
当他找到泉水时,正好有一条大蛇张着大口,卡在泉眼上喝水,清泉顺着蛇身住下流。
岳鹏举就耐心地等一会儿,可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它还是不走。鹏举就上前吆喝,想把大蛇赶走。
不想此蛇竟眨巴眨巴眼睛,不肯走。如果就这样取水,清泉流过蛇身,已经不干净了。等了好半天,大蛇还是不走。
实在是等的不耐烦了,自己出来时间也很长了,又害怕师傅担心自己走了这么长时间,会遇到什么意外事情。所以,就不能再等啦!
这就上前大喝一声。这大蛇摆了一摆尾巴还是不走。岳鹏举想,老师的眼疾也不能等了。岳鹏举就上前抓着蛇尾,想把大蛇摔开扔出去。
他这一拽不要紧,这一条大蛇却变成了一支丈八长枪,枪杆上面还有“洌泉神矛”四个篆书大字。
岳鹏举拿着神矛,真是爱不释手,就在泉水旁舞动了一回,真是得心应手。
当拿着钵盂再去取水时,泉水已经干涸啦!岳鹏举只好拿着空钵盂,提着洌泉枪,回到老师跟前。向老师说了这个得枪经过。
因为连泉水也没取到,内心深感愧疚。这支枪也不是自己应得之物,又该怎么办?交给玉泉院的道长吗?实在是心爱,又有点舍不得。
正好玉泉院道长也在侧,还没等周侗开口,道长就对老友周侗说:‘你的眼疾已经好了,令徒也是前途无量,就拿着这条枪吧,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此地的风水已破,我们现在都离开吧,我也将要另行开辟新的道场’。
岳元帅靠这支洌泉神枪之力,大败金兀术,收复了大半个失去的宋朝江山。
当十二道金牌将岳元帅从朱仙镇召回临安时。适逢战船航行在扬子江上,偶遇大风。江中出现了一个大河怪,前来攻击战船。岳元帅就用洌泉枪去刺,长枪正好被河怪给叨走了。
当然,岳元帅再也没有用着它的时候了,这大约是神鞭第四次下凡。
几千年来,一有大的社会变化,就有这样一件神器出现,从来也无人能说出这是一个什么物件。
最近,有仙人在蓬莱海岛上见着了正在过海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因吕祖喝多了酒,才道出其中缘由。
吕洞宾祖师说:‘这一物件,其实是太上老君八卦炼丹炉前拨火用的、太极杖’。
‘当凡世间一有动乱,需要安定之时,它就会主动来到凡间,但你要寻找它却无处可得’。
吕祖还说:‘就是近代-许-世-友-将军的配枪,也是受了太极杖的点化,不然它为什么叫神枪呢’?加一句调皮话算结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