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在居民小区。合肥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坚持划细划小治理单元,聚焦居民小区,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小区下移,以“书记工作室”为抓手,不断提升小区党支部组织力和政治功能,让小区支部成为小区治理“主心骨”,努力实现党建引领好、群众自治好、各方协同好、为民服务好、社会风尚好的“五好”目标。
群众家门口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固。配齐配强小区党建工作力量,22名社区“两委”班子兼任小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实行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11名街道领导班子包联5个社区48个小区党组织,通过组织选派、党员推选、退休选用等方式拓宽选人渠道,鼓励22名优秀离退休人员、25名军转干部、青年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确保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有序。小区党组织建立起来了,更要有为有位。对成熟的商品房小区,以监督业委会、物业公司依法履职为重点,推动民主协商,规范管理小区事务,加快推进“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对回迁安置小区,以兜底补位服务群众为重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服务群众。
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推动小区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发现示范带动一批德才兼备、热心小区建设的优秀党员参与治理,不断激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针对社区直属党员,根据党员家庭住址,将全街名社区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在小区党组织,同时进行设岗定责,广泛开展环保、宣传、监督、帮扶、调解等公益服务;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依托党群连心桥、“四联四定”“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登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走访,引导余名在职党员在小区亮身份,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认领项目18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针对流动党员,通过党组织主动联系、便捷组织关系转接、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等方式,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引导名流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小区,发挥骨干作用、参与居民小区发展治理。
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书记工作室”为契入点,编制网格管理手册,采取划分网格定“点”、下沉队伍连“线”,不断织牢治理网络;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大众群体代办、特殊群体精准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基础信息采集等服务内容,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小网格”织起“大服务”;发挥“书记工作室”牵头作用,发动业委会、物业公司、公益社会组织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全街涌现出天鹅湖合唱团、翠庭园腰鼓队民间娱乐组织,呈现一批九重锦“红马甲”服务队、共建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形成社区出一点,业委会筹一点、物业公司拿一点的方式,开办九重锦公益课堂,惠及辖区居民数千人次,破解双职工节假日孩子无去处、无人看管的难题。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越画越大。坚持整体推动,夯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打破街道社区、单位、行业等领域党建各自为阵的局面,破除“小街道”“小社区”与“大机关”“大单位”的行政壁垒,吸纳辖区中央驻皖单位、省市机关、省属大型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5大类44家单位参与治理,厚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础;将驻区单位资源资源下沉到小区,广泛发动业委会成员、小组长、楼栋长、物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精准对接居民需要,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协调处置居民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切实解决好居民家门口的“急难愁盼”。
居民群众认同感归属感持续增强。充分发挥“书记工作室”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策源地作用,注重培育正能量的社会组织,注重培养和树立党员、居民中的优秀典型、道德模范等,通过“身边事感动身边人”“道德讲堂”等活动形式,提升小区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单元”“和谐家庭”等评选创建活动,倡导小区内各类组织及居民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建立各类群众文艺团队,发动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睦邻公益金”,引进专业公益社会组织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有效拉近了各方之间的距离。目前,3个社区、6个业委会、5家物业服务业公司联合出资15万元,免费开设22个公益课程,惠及户家庭,人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