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景区一期服务设施,井冈山,江西
Phase-IInfrastructuresofBijiashanScenicSpotinJinggangMountain,Jiangxi,China,
建筑设计: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rchitects:HANDongqing/ArchitectsEngineersCo.,Ltd.ofSoutheastUniversity
该项目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的笔架山景区。笔架山景区以绮丽的高山景观和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为特色。游客接待中心和建于不同高度的3个索道站房是笔架山景区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期工程。其中,游客接待中心位于进入景区的主入口。索道站房的功能包括游客候车、缆车库房、设备机房、控制室、办公、茶室和贵宾接待等。建筑设计的构思基于对两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其一,如何使建筑与山形地貌和景观建立起最恰当的形态联系?其二,如何延续乡村的建造文化并使之满足新功能和技术的要求?
建筑的基地位于地形变化十分复杂的山坡上。在尽力维护原地形高差、树木、水体等环境要素的基础上,设计借鉴台地建造和干阑建造的传统,采用小体量组合的方法。小尺度策略弱化了建筑自身的表现,从而使自然景观成为这里的主角。为保护和延续日渐式微的民间建造文化,建筑师采用了乡间传统的木构技术。应对索道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动力荷载及基地潮湿的气候,设计选择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建筑的基座,其上叠加民间木构。就地取材的竹、石、砖瓦被组合运用,强化了建筑作为地方景观的认知影响力。这些建筑的木构部分由地方工匠完成,他们的劳动为建筑注入了更多的文化感染力。
该项目设计的核心议题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地方文化的延续。项目组投入数月的时间理解山地景观的结构和要素,对当地的村落和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探寻了地域传统聚落的自发生长方式和建造技术特征。设计基于整体景观的形体处理、传统地方木构与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和地方材料的运用,表现了自然优先和自明建构的设计理念。□
项目信息/CreditsandData
客户/Client:井冈山市笔架山景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JinggangshanCityBijiashanScenicSpotDevelopmentCo.,Ltd.,China
设计单位/DesignInstitute: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rchitectsEngineersCo.,Ltd.ofSoutheastUniversity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Design:韩冬青,马晓东,顾燕,高崧,王铠,钟华颖/HANDongqing,MAXiaodong,GUYan,GAOSong,WANGKai,ZHONGHuaying
索道设计/CableDesign:法国波马嘉仕其/PomagalskiS.A.,France
场地面积/SiteArea:34,m2
建筑面积/FloorArea:13,m2
设计时间/DesignPeriod:.01-.02
建成时间/Completion:.08
摄影/Photos:耿涛,赖自力,马晓东/GENGTao,LAIZili,MAXiaodong
评论
郭屹民:当建筑遭遇风景时,“混合”成为了设计在这里得以展开的线索。无论是在类型上,木构民居风格的坡屋顶与方正框架体量的公建基座的组合,还是在建造材料上,具有乡土气息的自然材料参差地散布于白饰墙面之间。从空间到细部,从抽象的结构到具象的肌理,建筑以自律的形式来努力地弥合来自于与场地他律间的撕裂,并试图在物质层面的营造中,创造出可能的关联性。
陈龙:这是3个复杂的建筑群落,分解的体量有效地响应了基地特征和当地乡土建筑尺度。地形的复杂性是建筑师设计山地建筑时面临的非常实际的挑战。顺应和利用地形而非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更积极的设计态度。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建筑与景观、乡土建造以及历史文脉的积极关系,这对于建筑师而言需要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亲历其境的判断和综合的全局控制力。其具体难度远比从概念设计出发并将其物化为建筑作品要大得多。
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期P62-6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