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区隶属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接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市广信区、信州区,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广丰拥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

01博山寺

博山寺位于江西省广丰区洋口镇青桥村,广丰城区西去15公里。博山寺周围山峦叠翠、林谷幽深,泉石清奇。古时,此处石峰云起、曲洞回图、长林缅邈、古树参天、殿阁巍峨、香烟缥缈、晨钟暮鼓,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有“天下第二丛林之称”,闻名国内外。

明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重建,天启元年建成大殿、藏经阁、法堂、禅堂等12栋24厅,铸成大铜佛、铜香炉、铜钟多件,最著名的是11口铜钟,据说用了3万6千斤赤宝铜。至年,寺内还保存有31间楼、殿、堂屋,面积平方米。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明代吕夔、夏尚朴,清代傅宏彪、夏显煜、徐光祚、刘尧裔、杨丕烈、刘梓等均有游博山寺诗文流传于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能仁禅寺”四字位于山门,博山能仁禅寺以其曹洞博山一系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地位,现为江西省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宋、元、明、清各代,博山寺历经沧桑,时有兴衰。淳熙九年()辛弃疾遭谗罢官,流寓信州上饶、铅山,常来往于博山寺,饱览博山的山光水色,写下与博山寺有关的词作十一首,并应寺内长老之请,为博山寺作记。于寺旁筑“稼轩书舍”。从此,该寺名扬海内。

万历三十年(),慧经法嗣弟子元来禅师来到博山,在废墟旁结茅以居、过着清苦生活。由于他佛学知识渊博,在博山竭力传授曹洞禅法,提倡净双修,一时宗风大振,“四方衲子、趋赴若鹜”,纷纷舍缘赞助,使衰落多年的古寺又趋兴盛。至天启元年()建成了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楼、东西禅堂、厨房、仓库等。还特别建造了安乐堂,以安顿老弱病残和尚。这时期,山寺建筑群计有十六栋廿四厅。后铸成释迦牟尼铜佛、韦陀铜佛各一尊,铜宝鼎香炉一座尚未祯年间又铸铜钟一口。至今民间流传“广丰穷虽穷,有三万六千赤宝铜”的民谣。

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旁有“笔架山石”和清泉。辛弃疾多次游览、住宿博山寺,留有许多词作。

02十都王家大屋

十都王家大屋,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十都村。为清乾隆三十四年(年)当地纸商富豪王集贤所建宅院。十都王家大屋体量宏大,布局完整;宅院规划科学,主从有序、功能分明。大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既防天灾,又避兵匪人祸,俗称“金带环抱”,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选址科学。年10月7日,十都王家大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都王家大屋地处赣东北,为赣浙交界区域,大屋充分展示了两地建筑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在梁架及小木作和雕刻工艺上均体现了浙江与江西相互影响的建筑手法,成为王家大屋较为典型的建筑特征;在清代赣东北民居中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十都王家大屋历经二百余年,基本保存完好、边界清晰,是江西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也属少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研究江西乃至中国南方地区清代民居营造技术的珍贵实例;也填补了江西大型宅第民居类国家级文物展示的空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