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是明朝最后一次发起的抵抗清军的有效抵抗,当时明朝方面派出了13万精锐,清军方面约有11万人,对当时的明朝来说这支军队是最后能够拿得出手的家底,而清军方面也压上了自己的家庭,可以说这是一场决定双方之间国运的战争。
赢的一方将获得主动权和优势,输的一方将一蹶不振,最终的结果是以明朝惨败而告终,自此以后,明朝再也无法有效组织起抵抗清军的兵力,关外土地丧失殆尽,边军精锐付之一炬,那么明军为何会打输这场赌上国运的战争呢?
松锦之战的起因是清军围攻锦州。崇祯皇帝听说锦州城岌岌可危,为了确保关宁锦防线的整体性,以及锦州失守后,可以导致的整个关外防线大崩盘。就派遣了蓟辽总督洪承畴率五万精锐北上救援。
崇祯十四年(年)三月,洪承畴率部从北京出发前往锦州。五月,洪承畴抵达宁远。此时,明军离锦州城不到百里。洪承畴对前线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后认为,此时还不是决战的最佳时机。他不敢冒进,便在宁远向朝廷表奏,希望暂缓救援锦州。
然而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促洪承畴进军,崇祯皇帝一开始赞同洪承畴的想法,但在陈新甲的反复洗脑下,又临时改变了主意。燧发诏,令洪承畴进军。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指挥部队北上,寻找清军决战。
可是由于清军早已有准备,明军第一战就中了埋伏——在松山城北部的山岗中,被满洲镶蓝旗斩杀、俘虏了约四千多人。
在松山吃了大亏后,洪承畴发现清军这次来者不善。目的肯定不单是为了拿下锦州,而是希望利用围点打援战术,一举歼灭关宁锦防线内的所有明军。所以洪承畴立即调整战略,不再冒进,而是持重缓行。
不久后,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宣化总兵杨国柱等人率精锐陆续到齐,此时云集在宁远的明军兵力总计13万,马4万。兵马集聚后,催促进军的诏令又来了。理由跟先前的一样,也是兵多饷艰,十几万大军消耗的给养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
为了催促洪承畴赶快出兵,崇祯皇帝还特意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前去督战。洪承畴不敢违抗圣意,于是便只得把驻扎在宁远城的全部主力开赴前线,同清军决战。七月,明军主力抵达松山西北山岗和清军发生激战。此战清朝死伤惨重,几乎要被明军打崩溃。(此战证明只要指挥得当,粮饷充足,明军一样敢跟八旗兵打野战,而且还能打得好)
清军那边,皇太极听说明军兵锋正盛,担心前线生变,就决定亲征。当时,诸王、贝勒和大臣觉得当前形势太过危险,劝皇太极不要鲁莽冲动,然而皇太极对清军战斗力自信十足。他对诸将说:只要我去,打败明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但恐彼闻朕至,潜师遁耳。若不去,朕破之如摧枯拉朽也。——《清史稿·本纪第三·太宗二》
八月,皇太极抵达前线。当他看到洪承畴在松山以北,乳峰山以西的两山间列七营,环以长壕,并派骑兵分屯于松山东、西、北三方,以松山为基地步步紧逼后,对旁人感叹说:“人们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看来果然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大意啊”。
不过,皇太极毕竟是名将,他在仔细研究明军防线后发现:洪承畴把重兵全部集结在了第一线,明军的后方空虚,可以包抄。想到就做。很快,皇太极便命令多尔衮包抄至明军主力后面,在女儿河至渤海边,挖了三道大壕沟。
清军挖的这种壕沟,深八尺(2.5米),宽一丈二尺(将近四米),人马都不能过。人要是掉下去,就爬不上来了。洪承畴听说清军挖沟,而且清军还沿壕沟扎营列阵,遂即统兵进攻。可激战一日,明军未能突破清军的壕沟防线。
又过了一天,清军突袭明军设在笔架山的粮草基地。消息传到明军大营,后路被抄,粮草也被抢走,明军的人心很快就散了。战场形势从先前的两军旗鼓相当,突然变成了明军单方面的军心大乱。此时,洪承畴犹豫了。他害怕全军覆没,便下了一个突围命令,决定回宁远补给。
然而,就在明军撤退的节骨眼上,却出了个幺蛾子。什么幺蛾子呢?就在明军决定撤退当晚,大同总兵王朴率先领兵跑了。别的总兵听说王朴跑了,一时间阵脚大乱,便各自撤退。吴三桂跟在王朴后面,逃往杏山城。
马科、唐通、白广恩、李辅明先是往杏山方向逃跑,然后又往塔山跑,结果被早已设伏的清军逮了个正着,一通大屠杀。
王朴和吴三桂在杏山整顿溃兵后,继续逃往宁远,至半路也被清军逮到,损失惨重,仅带残兵败卒回到宁远。清军见突围明军逃远了,追不上了,就退回松山包围圈,继续围困没突围出去的曹变蛟和王廷臣两部。
当时曹、王两部合计万余名残兵,固守在松山城内,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固守待援。可是明军主力已被歼灭大半,此时明廷以无精锐之兵增援松山。所以在十二月,阿济格在宁远击败明军增援松山的范志完部后,清军拿下锦州和松山已成定局。洪承畴败局已定。
崇祯十五年(年)二月,被围了六个月之久的松山明军濒临崩溃。松山城副将夏承德不想给大明朝殉葬,就派他弟弟和清军约降,以其子夏舒作为人质,半夜放下云梯放清军入城。
于是,松山城就这么被清军攻克了。城内的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兵败被杀,洪承畴和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不杀祖大乐是因为要用他劝降锦州主将祖大寿)
三月八日,锦州守将祖大寿无法再坚持,遂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攻打杏山城。杏山守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先前突围出来的明军残余部队)。清军占领杏山。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清军以死伤大约一万人的代价,消灭了大约六万明军。明朝在山海关外,仅剩宁远一座城池,九边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总的来说,明军在松锦大战的失败,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
第一,崇祯皇帝盲目催战,导致洪承畴只能轻进顿师,非常被动。不过崇祯皇帝确实也有难处。毕竟当时河南大旱,李自成、张献忠在中原兵势极旺。崇祯也确实拿不出银子供洪承畴稳扎稳打。
第二,洪承畴指挥失误。洪承畴虽然精通兵家权谋,但松锦大战指挥得确实有问题。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洪承畴都极为的犹豫,信心不够强。
第三,部分将官畏死。明军在松山被清军包围时,其实兵员和装备都好于清军,当时如果能整体撤回去,仍然有反攻的机会,不至于像后来那样元气大伤。然而王朴为了自己活命,竟然动摇了全军士气,导致一发不可收拾,明军再也无力与清军一战。(王朴后来被处死)
另外由于松锦大战失利,崇祯彻底放弃了两线作战的想法。他暗中采纳了先前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派人与皇太极议和。结果后来事情被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崇祯为了甩锅,就把陈新甲当作替罪羊杀了。
亲,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