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多数人一想到瓷器会想到景德镇,但中国瓷都却不是景德镇

而是中国潮州。

关于潮州瓷器的历史与发展,繁荣与困境通过本文将会逐一介绍分析。

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称号。

潮州拥有《中国瓷都》,《中国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陶瓷日用出口之乡》等称号。

潮州先民多年前就能烧制软硬质的日用陶瓷。

潮州拥有中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潮州瓷的历史

中国四大名桥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

相传,在年前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仕途不顺被贬至此成就此地

当时韩江还叫恶溪,溪中常有鳄鱼伤人。

韩文公到了潮州带领民众治理江河驱逐鳄鱼。

潮州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激韩愈治理恶溪,让恶溪不再凶险,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韩愈在这条江痛击鳄鱼,把这条恶溪改名为韩江。

垮桥而过是笔架山,因峰峦形似笔架故此得名,但因为韩文公原因当地人更愿意称此山为韩山。这里有优美的人文故事,更是潮州陶瓷业最早的发源地。

北宋时期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年,发掘出土了世尊宋代白瓷佛像和一个莲花座。

公元九百六十年,三佛齐国李甫海(今印尼)商人,载满特产香料,犀牛角,整颗象牙整整航行两个月来到潮州。

千里迢迢只为上国瓷器。

产瓷的条件

瓷器的生产最离不开的条件就是瓷土,潮州瓷土资源总计超过亿吨。

多年前的唐宋年间,韩山周围15公里都是窑厂,当地窑群2公里一望无尽,家家烧窑称——百窑村。

建国后在当地发掘出土11座瓷窑,其中一条长达79.5米。是目前发现最长的宋窑。

一个窑厂同时可以烧制5到10万件瓷器。

据考证唐宋年间,福建和广东出口瓷器占全国总生产量一半以上

广东以潮州窑占量最多。一年多达千万计。

务实的潮汕人将窑址设在在韩江下游。为的就是大大的方便出海。

改革开放之后潮州一直是中国工艺瓷,日用瓷,卫浴产品的诞生地。

年时,潮州产瓷与景德镇大体相当。

年,潮州拥有1万多家陶瓷生产厂商。

产业集群化迅速发展,卫生洁具的生产量占全中国的57%,年产多万件。

出口额占当时总体陶瓷出口额一半以上

可以说潮州瓷自古至今都以出口为主

电子陶瓷年产亿只,占中国70%,世界50%。

作为侨乡拥有成熟的经商传统和企业家资源。

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四面八方人才,包括国际设计师也纷纷加入。

年潮州枫溪区首次组织企业到广交会参展。

广交会为潮州瓷器带来大量订单。年度外销订单翻倍增长。

质量要求一向严苛的德国人亲自来验货,用了各种检测设备反复确认,最终潮州瓷经受住了检验,远销德国。

80多个国家驻华外交官前来观展

啧啧称奇,说好棒棒。

潮州瓷企三个特色:

一是建立外销型企业。一是95%是民营企业,一是产品门类齐全,覆盖工艺瓷器,日用瓷,卫生洁具,工业陶瓷。

而工艺特色上用厂里老员工的话来说,便是工艺和实用相结合。

日用陶瓷艺术化。

艺术瓷器日用化。

外销的繁华

在这里一个企业两万多个花色在不算多,比北方企业一个镇的花色都多。

年潮州一个枫溪区陶瓷产值60多亿,出口创汇2.6亿。

然而国字招牌带来强力外销的同时,内销却成了老大难的一块心病

国字号招牌主要是以工艺技术和产业方面

在国内销售市场想要占领高地,就要有与消费者有关的招牌

相比南方陶瓷重镇的佛山,潮州本地没有形成优势内销平台。

平台的缺乏导致销售不通。从研发到销售很难吸引留住人才。

内销的担忧

有趣的是中国60%的瓷器出口来自潮州,品牌,公司多数不在潮州

至少是佛山,香港,上海的品牌

关于内销的困境,做了几十年瓷器生意的老刘这样说

潮州瓷现状叫做“终端不大,高端不强”。

无独有偶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锦华说

“比如一个花瓶在潮州出厂价10~20块。到了人家的卖场成了几百块元,经销商控制了终端市场。想买多少卖多少。”

同质量产品潮州的产品比佛山的产品出厂和零售价低40%,本地企业的议价能力差,盈利不足,难以进行品牌宣传,服务效率低下,形成恶性闭环。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商环境和外部加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潮州陶瓷行业的喜与忧又何尝不是众多传统行业的喜与忧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