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德源
中秋时节,绵雨初霁,早晨的太阳在空中闪烁着灿烂的光环,公路两旁的树叶被秋风染得绯红炫金。我随着市音协音乐学会采风团的车子驶进了涿鹿县的溪源村。
据说溪源村始于秦汉,形成于辽代。进了溪源村,群山环抱,碧水长流,沟壑纵横、整洁清新。屋舍、院落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院落墙壁上,粉刷一新,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还有用书法的形式书写的辽金和明清时期诗人留下的诗句。村子里有诗有画有景有情,你若站在街心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间,体味着浓浓的新农村的文化气氛。
在村子北面的山顶上,有一座令人敬畏的龙王庙,山路弯弯,拾级而上,步入山门,排列着三间庙堂,庙堂内供奉着龙君圣母和财神圣君。山门石碑有载:龙王庙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由于龙王庙里有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村人至今传为美谈。山门外尚有戏台一座,坐南朝北,与庙宇借位相对。据说,古时候,戏台总是和神庙建在一起的,其意是说戏是唱给神灵听的。
走下龙王庙,溯溪而行,穿过草地、池塘,便有一座山崖,苍然滴翠,陡然耸立,像一道屏障,横亘在游人面前。中间一道山门,游人从中通过,龙门峡两峡对峙,如石裂天开,峭直如削,疑似神工鬼斧所致。这就是著名景观———龙门叠翠。古人曾用“幽溪鹿过苔还静,林深风吹鸟不知”来描绘溪源的美景。山间,溪水潺湲,瀑布飞泻,轻轻作响,山光水色、自成天趣。复前行,又有一道山梁,爬上梁顶,四野开阔,所有景色,尽收眼底。南边有一泓湖水,即溪源水库,碧波粼粼,金光闪耀;西边笔架山,烟云轻笼、巍峨可辨。据清康熙年间,保安州志云:溪源村,城西三十里,坐笔架山下,龙门峡在其中,溪水四环,桃柳有千条,小磨六七座……那是何等的繁荣与美丽。溪源村,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保安州志又云:山来自笔架,西来断崖,忽如天辟,曰上龙门,下龙门。飞泉出其中,曰上瀑布、下瀑布。夫环州之山秀于西,西山之秀聚于笔架,笔架之秀,聚于龙门。龙门可以石显、瀑奇,山叠翠之所由名也。若夫两峡之间,平沙漫流,澄清见底。每有谷风凄雨,旋转升降于峡中,加以鸟声乍惊,与泉声相为敛散,其或流云度峡,与山光相为吞味,令人神思萧然,不知俗虑之顿截也。
溪源水库之东有一片开阔地,名曰四顷梁。传说是舜耕于此地,以救世济贫而受百姓拥戴。
在山崖顶端,信步来到一座两层六角攒尖顶式阁楼前,她就是建于清乾隆年间高高屹立在溪源村龙门山顶上的魁星楼。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之总称,也指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汉代史书《孝经授神契》有魁主文章之说,魁星就是主宰文运之神。古时候读书人要求功名及第,要去魁星楼拜谒神像,以期榜上有名。如今这种习俗又渐渐兴起,每年高考,魁星楼前热闹非凡。
溪源村历史悠久,有着这样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已被有识之士开辟为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为适应这种日趋上升的旅游热潮,当地文化部门也正在修葺和完善各种旅游设施,目前溪源村尚有蜘蛛寺、牌坊院、水打磨等许多有待开发的遗址。有一本土诗人赞道:
四顷梁上水一湾/溪流涓涓六十泉/瀑布飞湍挂绝壁/银龙腾空出深潭/直泻匆匆激水磨/曲流潺潺灌苇田/财富家园出山口/又画乡邻济桑干
傍晚,我们告别溪源村。大家久久望着笔架山上的彩霞,依依不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