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故里隆回特有的神奇魅力
大美隆回,魏源故里。古韵新风,魅力无穷。隆回寓意为龙回,其来历充满了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蒸霞蔚,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山。从此,润物造化,衍育众生。诗般的神话,美丽的传说,给隆回增添了无限风光和神采。
刚进隆回县司门前镇口,只见街道宽广,市容整齐,环境优美。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晚清先哲魏源的故乡,驱车进入镇里,感觉这里有点像世外桃源,老百姓过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富足生活。街上吹拉弹唱,歌舞升平,一座座楼房如同别墅,小巷路面铺满青石板花岗石,整洁干净。
百年沧桑荷香桥明清风格至今留
走进荷香桥老街,时光仿佛在逆转,感觉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荷香桥老街位于隆回县西南部荷香桥古镇中心,南距县城16公里,它至今还保留着清代、民国时期宅院民居、店铺、客栈及解放后人民公社会场、食品站、农机厂等遗址建筑。青石小路,木石结构两层式的民房,典型的明清民居建筑风格。荷香桥老街是隆回县内迄今保存的比较完整的一条老街。从清代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村,作坊遍布。单凭老人们的记忆,老街上能说出名字的店铺就有六十多家,保存较好的有锦春茂钱庄、同春斋作坊、庆顺铺豆腐店等几家老字号。现仍在街上经营的老行业店铺有打铁的、制秤的、造酒的、做手工布鞋的、加工金银器的……老街上的乡民过着自得其乐的悠闲生活,他们与世无争,恬静淡然,这种心态同时也感染了八方外来的探访者。就连见多识广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置身荷香桥老街时,也不由发自内心的感叹:“老街的手工技艺有人的情感在其中,有民间艺术的味道,有亲切感,很值得保护与传承”。
隆回处处是风景花瑶风情惹人醉
做一个隆回人,是幸运的。大自然的恩赐,使得如今的魏源故里,大美隆回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虎形山、望云山、大东山、九龙山。大地的乳汁,上天的赐予,从雪峰山发源的资江一路走来,渐渐丰满,千姿百态,婉约洒脱,呜咽奔腾……自源头算起,几百公里,百折不回,浩浩荡荡,使山更青、树更绿、花更红,供人们渴而饮,饥而食,耕种收获,生生息息,代代繁衍的是隆回人民的“母亲河”。雪峰山、资水河,绘就了隆回山水人文的多彩画廊,魏源故里花绽金银,花瑶情歌天籁之声,演绎神韵隆回的古韵新风。
隆回花瑶,在许多人的心中是一种神秘的美。
隆回,有一座神山,因形似猛虎,故名虎形山;有一支瑶族,因服饰艳丽,故名花瑶。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瑶族分支,是一个古朴纯真、百折不挠的古老族群。这里,被誉为中国花瑶之乡——虎形山瑶族乡。
虎形山在古老而神秘的湘西南,湖南隆回县境内北部海拔多米的高寒山区,茫茫雪峰山台地上,这里崇山峻岭、古木参天,虎形山上居住着一支古老的部落,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扎根于此。他们的祖先饱受劫难,被迫逃进深山莽林,在这里刀耕火种,劈山筑巢,顽强地繁衍生息,至今尚有上万余人。他们是“花瑶”,一个被世人和史料遗忘,却实实在在存于世间的民族。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至今生产力仍极端落后,人们生活仍极度贫困。故花瑶山歌唱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面喊得应,走路半天多;要想得生活,全靠自己做!”山里的女人们尤其爱美,她们的服饰承袭着先祖古老传统着装风格:男的着装潇洒随意,头缠黑白方格头帕;女的火辣抢眼,从头到脚都是花的世界,光鲜夺目。因其装饰艳丽绝伦,如同明媚的山花盛开在幽静的山野间,世人便形象地称之为“花瑶”。
在瑶乡,有古树的地方,就有人家。寨不离树,树不离寨,树是花瑶人和古寨的保护神。在花瑶人心中,上了年纪的树就拥有了灵气,再动他不得。花瑶人在封建历史长河里是一个受排挤和驱逐的民族,在民族迁徙中,他们深入密林,借茂密古林来躲过刀光剑影的追杀,日子久了,视树为保护神,顶礼膜拜,呵护树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野绿色,水瀑石瀑一泻千丈,这是充满诱惑和野趣的地方,感悟生命的自然与和谐。
大美隆回,魏源故里。隆回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虎形山大峡谷位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大托村,以其原生态和梦幻般的景致,引起了世人极大的震撼。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淹没在苍苍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只隐隐现出弯弯曲曲的槽沟,深不见底,神秘莫测。谷内遍布密不透风的原始次生林,更有溪流瀑布杂陈期间。谷底两面青山对峙,悬岩绝壁,刀劈斧削,惊险异常。这里有大气的山川、浩瀚的竹海、飞流直下的水瀑石瀑,郁郁苍苍的古树森林,千层万叠的多彩梯田,神奇诡秘的天然峡谷,古树掩映的花瑶古寨……如诗如画,令人神往。更有艳丽火辣的民俗服饰、精湛绝伦的花瑶挑花、高亢激昂的呜哇山歌……可以说,瑶山上处处是风景。
秀丽的山水,醇朴的民风惹人醉。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花瑶,将魅力隐藏于山中。虽属瑶族,花瑶却不知盘王。花瑶民俗风情文化独特,至今保留有原汁原味的拦门酒、讨僚皈、山歌情歌对唱、长龙宴、花瑶挑花、篝火晚会、送伞订婚、打泥还礼等古风民俗,花瑶人习惯用古老而又独有的方式,一年又一年,向人们展示沿袭了上千年的民俗文化,让中外游客大开眼界,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一>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花瑶世世代代生活在封闭的深山里,常年隐藏在茫茫大雾之中。普通瑶族都信奉先祖,花瑶虽然也是“瑶”,但只是庞大瑶族中小小的一个分支,婚嫁习俗也不尽相同,与普通瑶族没有太多共同特征。只是在早年的民族认定中,人们将其圈在了“瑶”的范围里。花瑶民风古朴保守,几乎不与外界通婚,除了赶集很少走出村寨。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上的花瑶山寨,至今仍然承袭十分特别的古老婚俗。特别之一是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特别之二是宾客不太在意理会新郎与新娘。新郎只管帮着做家务事,或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中。特别之三是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从提亲到订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其中最撩人心扉的当数婚俗活动中的“打泥巴”、“炒茅壳里”和“蹾屁股”等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气氛热烈,震撼人心。
<二>
千年沿袭古风,一碗拦门酒迎宾客。据当地人介绍,拦门酒用的是花瑶同胞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大碗或竹筒盛满,客人走上前来就要一口气喝完。每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可以享受到一碗瑶家人自己酿造的香醇甜美的米酒。花瑶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花瑶人招待远方来客,总是唯恐客人喝得太少。花瑶拦门酒本是娶亲嫁女或办喜事时,主家为接亲队伍设置的“拦门关”。新娘家会早早地在自家门口搭起一张摆满酒的长桌。女方家族里的数十位姑娘早已一字排开,挡住进门的必经之路。长桌上摆满了腊肉、猪血丸子、油炸豆腐等美味佳肴,美丽热情的花瑶姑娘唱着山歌,捧着美酒,夹来腊菜,向客人敬酒敬猪血丸子敬肥肉,客人们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而在新娘家,送亲的亲戚会早早地等在家门口,等着接过媒人公沉甸甸的礼担,唱着甜美的山歌迎接媒人公们。将拦门酒喝完,媒人公们才能进屋。后来花瑶山寨的拦门酒逐步演变成接待贵客的一种方式,向游客展示花瑶风情。
<三>
一道挑花进非遗,花瑶挑花美伦美奂。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独特的手工艺术。史料记载,汉代以前瑶族挑花就已兴起。对于在没有文字的花瑶人中,挑花全凭瑶族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花瑶女性通常在统裙、腿绑、腰带、衣袖、马褂、头巾、围裙等上面挑花。每件挑花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花纹图样广涉而纷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等等。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动静相济,色彩对比鲜明,“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瑶族挑花是“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传身授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有人曾统计过,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余个工日才能完成。挑花技艺学成之日,也就是花瑶姑娘为自己准备嫁妆的开始。她们用自已的全部情感爱恋,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全部倾注在挑花之中。
<四>
“过了正月冇得闲,拿起锄头好挖田。一锄一锄挖到位,莫偷懒来莫靠天。”花瑶呜哇山歌渊源流长,千百年来,花瑶人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人无限的热情和灵感。呜哇山歌是花瑶人灵感的呐喊,热情的呼唤。它产生于花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狩猎、伐木、采草药、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赶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达男女爱慕之情……内心的热情用喊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因呜哇山歌演唱大多在乡间野外,不受劳作时间限制,随意性很强,歌的内容可以随场景和思维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自由抒发的劳动号子。花瑶人家请人做事就一定得请人来唱歌,呜哇山歌成为传唱千年的劳动号子。演唱时,有独唱、对唱、多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常用大锣大鼓来伴奏,歌声高亢激昂,穿云透雾。
<五>
“讨僚皈”是是雪峰山花瑶同胞祭拜先祖、驱除凶魔和贫穷诅咒、追求幸福而年年举办的最隆重、最悠久、最神圣的一场盛大聚会。除了本地人外,相邻的溆浦、洞口、新化等地的商贩、游客,以及省内外一些游客也慕名而来。年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两次,农历七月初三至初四,初八至初十,花瑶人都会从云端上,从四面八方云集到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和近在咫尺的小沙江镇,成千上万的瑶汉同胞聚首一起,载歌载舞三天三夜,祈祷和平、幸福安康。在民族团结的今天,这一传统节日已由纪念历史演变成人们赶集购物、活动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节日期间,当地瑶族同胞载歌载舞,在外游子归家聚会,亲友互访,祭拜先祖。按照习俗,出嫁的女儿们都会在这个节日里携家人回娘家过节,娘家人杀猪宰羊,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讨僚皈”原本是花瑶同胞纪念先祖战事的祭祀节,如今已经成了民族团结的活动日。它也是商贸交易的黄金时期,来自各地的生意人云集瑶山,展示推销商品,闻讯而来的游客则尽情饱览瑶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花瑶风情。这个盛大的节日,也是花瑶男女对歌传情、自由恋爱的最佳时机。
<六>
“路隔三五里,民俗各不同”。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茅坳瑶区,岭秀峰奇,方园数十里,瑶家祖祖辈辈散居在谷深林密之中。他们有许多全国独一无二的花瑶民俗,其中最使人向往的,是那一年一度的瑶家传统讨念拜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更是娇气,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练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每逢“讨念拜”和“讨僚皈”节,瑶汉同胞都要进行大型民俗风情表演:梅山绝技、挑花绝艺、呜哇山歌、情歌对唱、鸟铳冲天……五湖四海的宾客络绎不绝。
花瑶人十分和善,她们的脸上时刻挂着和善的笑容。花瑶女子以前不论是来集市上卖草药、换马铃薯,还是进村来找食物,总是背着个大大的竹篓。大背篓是花瑶人的运输宝贝,她们所有的物什都装在篓子里,就连幼小的孩子,也是装在里面。花瑶人最热情。不论是走在山道上迎面相遇,还是走进花瑶人家门相见;不论是正在田地间耕作的壮汉,还是在房屋前竹林下绣花的妇女;不论是忙着活计的长者,还是在嬉闹玩耍的小孩……花瑶人只要与你见面,都会以笑容与你交流。
隆回文化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南部的滩头镇,始称“楚南滩镇”。因古老小镇北有三条溪水汇集,天长日久便积沙成滩,而这似乎不仅仅只是大自然的沉淀,流沙冲击形成的沙滩,仿佛都成了过滤了的文化积累。滩头小镇,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国家“非遗”滩头年画,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滩头镇木版年画相传有余年历史,从取材到印制,从造型到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工序独特,特别是粉纸的使用独具特色:在年画印制之前,先在当地加工的土纸表面刷一层白粉(取自本地峡山口、沙坪一带的白胶泥),刷过白粉后的土纸在上色后色彩鲜明饱和,又显稳重。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特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头戴老鼠头饰的吹鼓手边吹边走,引着一顶大红花轿晃悠悠过来,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老鼠娶亲》《秦叔宝·尉迟恭》是滩头年画中的经典之作,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存的四十多个品种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过千年,经久不衰,与时俱进,万代绵延。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以他们的双手描绘着滩头年画的繁荣,一招一式中体现着古老技艺的醇厚,也诉说着着隆回人民千百年来勤劳淳朴,精巧创新的优良作风。文化,就是所在地最好的名片。正如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年5月在隆回考察时的高度赞誉:“隆回文化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六都寨镇魏源湖浩浩银波气象殊
“劈山治水造仙湖,浩浩银波气象殊。翠羽层林遮望眼,苍霞薄雾起沿途。”魏源湖坐落在隆回腹地六都寨镇,截辰河中游河段建坝,距县城30公里,魏源湖把金水河流经的狭长山谷拦腰截断,库区波平浪静,水面浩淼,四周群山环绕,库坡翠竹青松,森林茂密。湖内有游艇有小渔船游弋,是全县及四周游人休闲与游玩的最佳场所。魏源湖原名叫六都寨水库,是全县第一座大型水库,因水库尾部与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故居相连,故更名为魏源湖。六都寨水库坝址下游l公里处是隆回县第二大工业集镇六都寨,交通便利。湖区四面环山,层峦叠嶂,如扬鞭的天马在腾空奔驰。一泓碧水,穿山闯谷,九曲回环,水面清澈如镜,微波似鳞。湖内有三座小岛,兀立湖中,郁郁葱葱,其状如佛手,似飞珠,若葫芦,是驯鹿、养鸡鸭珍禽等绝好的天然场所。曲曲折折的狭长两岸,高山峻岭,绿树掩映,曲径通幽。乘一轮游艇,清风入襟,荡涤尘虑,穿行于碧水微波间,山水交辉,倒影摇曳,确有人间仙境之乐。魏源湖周围有“百鸟朝凤”天下奇观,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地下溶洞等美景。
万里河山海国志一家著述古微堂
魏源故里,大美隆回。隆回,北枕雪峰之险,南依资水之秀,这里有丘陵平地肥硕丰腴的铺展,有高山峻岭雄健的昂然,有牧童短笛里流动的阡陌田园和小桥流水。正是这片灵秀的土地,孕育了一百二十万淳朴的乡亲。一座古朴俊秀的小城,一条神奇灵动的资江,带来了隆回的崛起。千里资江是隆回人的母亲河。她穿境而过,众多的支流和母亲河一道,养育这一方水土,她凭着天然的空间优势和人文优势,将梅山文化、三湘文化、楚文化融入其中,承载着沧海桑田般的乡愁记忆。
隆回诞生了近代伟大思想家魏源,清代两江总督、抗倭名将魏光焘,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中国舆地学奠基人邹汉勋、中共四大宣传部长彭述之、毛泽东主席的老师袁吉六、书法老师孙俍工等杰出人物。文韬武略,人杰地灵的文武“两魏”故里湖南隆回,司门前镇人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乡镇“,是著名的“魏源故里”,集全国文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多个荣誉称号于一镇,是隆回名副其实的“明星镇”。
魏源很远,远得仿佛就在天边。年4月23日,魏源生于今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年3月26日,魏源在杭州东园僧舍去世,终年63岁。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时光已走过余载。地因人传,名扬天下。湖南隆回因出了一位名人魏源,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顶礼膜拜,八方游客无比敬仰的旅游圣地。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是湖南人的骄傲,更是邵阳隆回人的骄傲。
“书香门第礼传家,爱国亲民更可夸。巨眼宏观看世界,雄心奋发壮中华。”魏源自幼才思敏捷。7岁从塾师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让他对下联。魏源则摸着怀中两个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16岁考取秀才,后来,他随父亲入京,在京城里遍访名师虚心请教,很快便声名远播。28岁时顺风顺水地考中举人。魏源是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述很多,其代表《海国图志》一书享誉中外。他是通过科举而走上了仕途,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他首次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民皆赤子,满腔热血注民瘼。”魏源每到地方任父母官,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他在任兢兢业业,尤其是在治水、盐务方面取得卓越成绩。道光年,魏源被调到兴化任知县,刚到县城就赶上当地下暴雨,河水上涨下游告急。魏源来不及歇息,马上组织人员抗洪抢险。当时暴雨如注,形势危险,魏源不顾身体劳累,亲自站在河堤上组织加固堤坝,有几次甚至被冲进河里。由于魏源坚持不放弃,抗洪终于取得胜利。年,一直担任父母官的魏源,被调到淮北海州任盐运运判,对盐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随着盐的销路大增,收入也直线上升。
魏源又很近,近得好像触手可及,漫步在故居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他生活的影子,犹如一幕幕电影的画面,早已深深的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隆回县的司门前镇金潭乡,位于雪峰山深处,出隆回县城五十余公里再走了一段乡镇公路,到达四面环山的田塘,远远望去云雾缭绕,魏源故居就坐落在这片田野的中间。魏源故居所在地,名曰沙洲,实则是一个台状的宅地,因其地形狭长如船,所以又叫“船形上”。四周为开阔的田垅,垅中有狮、象两山分立金水河两岸,连着南端高耸云天的五主峰,形成金潭二十四景之一的“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这里也是人们传说中的凤水宝地,因为文有魏源,武有清朝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午庄而被世人所知。南面远处矗立群山峻岭的中笔架山,正好与故居读书楼遥遥相对,据当地老人说:正因为沾了笔架山的灵气,才出了魏源这样有大学问的人物。
我惊异于魏老先生故居的清幽与灵气,安谧静美,背靠巍巍青山,四周田园环绕,金水河日夜川流不息绕屋而过,屋宇栉比,阡陌纵横,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一个人情操的陶冶和性格的熏陶,是可想而知的。魏源故居位于湖南邵阳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沙洲上,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年,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魏源诞生在这里。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的魏源故居,是一座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就是在故居右侧的读书楼上,七岁的魏源独居一室,初次感受书本带给他的巨大愉悦。在金潭乡老人们的口传中,魏源曾因为迷恋读书,经月不下楼,以至于家中所有的狗都不认识他,在他偶尔出现时一齐对他狂吠。在花木掩映的堂屋和厢房里进出,我更加切实地感到魏源已从西子湖畔悄然归来。是的,一个诗人,终究会返回他的故乡。因为这里是他最初也是最终的家园。惟有在此,他才能够获得彻底的宁静。低头缓步走出故居大门,我站在垅上,看金水河秀气地穿过满野的青黄色稻田。更远处的群山环抱大地,静默不语。一百多年前,魏源从这片风景中走出去,然后撼动了世界。穿过左手旁边的厢房走廊,往右拐就是前屋的正堂大厅,在正厅的左墙悬挂着专家魏寅所撰对联:“宦迹游踪,万里山河海国志。文章经济,一家著述古微堂。”在正厅的右墙则悬挂有龚自珍赠送给魏源的对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这是对魏源最恰当的评价。正堂大厅竖立着魏老先生的大幅遗像,其后两旁的房梁柱子上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手书的对联:“世但知公之政论文章,特感精诚,缀集牟尼无量寿;虽未见身后怒潮战鼓,喜酬夙志,奋起神州二百年。”看着魏老先生的这幅画像,细细斟酌这幅对联,心里不禁惘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老先生旷世奇才,生前声嘶力竭,未能力挽狂澜,如今,莽莽青史给了他应有的历史定位。前屋正厅左手边是书房兼卧室,房间里面靠后放了一张年代久远的镂空雕花大木床,靠前的窗前还有一张大书桌,左边靠墙还有书架,家具上油漆斑斑,大都有些剥落,物是人非,旧物仍在,只是昔日的小主人已经飘然远去。
作者简介:来源:魏源研究会
程竹怀,《北湖文苑》执行主编,《人文前川》杂志社副主编,湖北省作协会员,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二小教科室主任,黄陂区百优班主任,黄陂区中小学生“盘龙根,海峡情”作文大赛评委,曾被教育局评为“黄陂区优秀教师”。年12月22日晚上8点30分,黄陂电视台在“黄陂人咵黄陂事”节目中播出了程竹怀最美家风电视专题片《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年3月12日,程竹怀家被黄陂区妇联评为黄陂区最美家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