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日军调集10万兵力,向驻守在岳阳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守军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发起疯狂的进攻,彪炳抗战史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就此揭开了序幕。

面对一九五师官兵的奋起抗击,此前不可一世的日军锐气受挫,以为这是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便集中数路精锐之兵,向一九五师阵地进行围攻。

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给部下的命令只有八个字:坚守阵地,决不退缩!

不久,日军抽调更多精兵,在营田登陆,沿着新墙河兵分三路向南推进。

第五十二军军长张耀明重新调整部署,命令覃异之的一九五师掩护军主力渡河向南岸转移。覃异之命令新婚才三天的第一一三一团三营营长史恩华率部在笔架山给全军断后。

毫无疑问,断后就意味着九死一生,是极其艰巨和重要的任务,负责断后的部队一定是战斗力不俗、战斗作风最顽强的,覃异之把这个重任交给史恩华是有着充分理由的。

史恩华是覃异之的老部下,黄埔军校第八期学员。他为人正直、作战勇敢,从排长升连长,再升任营长,都是覃异之亲自提拔的。他还有个哥哥名叫史恩荣,黄埔七期学员,也在覃异之的部队效力,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

当史恩华前来受领任务时,覃异之看着这员心腹爱将,语重心长地说道:“恩华,我知道你结婚才三天,这么艰巨的任务,你……”

他话没说话,史恩华就感激地说道:“师长,值此国家危亡之际,身为军人就当以身许国,何惜一家一室!”

覃异之激动地握紧他的双手说道:“恩华,那我就不多说了,笔架山就交给你了!”

军长张耀明在向覃异之下达命令时曾交代,让史恩华营在笔架山阵地坚守三天就算完成任务,争取多守几天,挫一下敌人的锐气,在敌人过新墙河之前就大量消耗他们,这样我军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史恩华所率领的三营是一个加强营,共有5个连,约名官兵。但对于源源不断涌来的日军来说,区区名中国守军实在显得过于单薄了。

9月20日,史恩华率领全营进入笔架山指定阵地。次日上午九点,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三营阵地发起了轮番攻击,笔架山上的工事全都被日军的炸弹掀光了。

面对日军极其疯狂的攻势,全营官兵个个毫无惧色,在史恩华指挥下奋勇抗击,战况极为惨烈。到了9月22日,三营已经伤亡过半。

这天黄昏时分,能见度较好,覃异之到河边的一个高地上用望远镜隔河观察。只见炮弹在笔架山上翻出一片片的黄土,工事残破不堪。

覃异之打电话给史恩华说:“你们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达到了军长提出的要求,我对此很满意。但我知道你们伤亡惨重,目前又遭到敌人的三面围攻。你自己看着办,如果实在无法守不住,不得已时就向大云山一带后撤吧!”

史恩华斩钉截铁地答道:“感谢师长的关心,但恩华认为,身为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但有所命,无所不往!眼下我营已经敌人重重包围,撤也撤不回去了,干脆跟敌人血拼到底!”

第二天拂晓起,笔架山炮声密集,作战科长向覃异之报告,日军出动了十多辆坦克配合步兵向三营猛攻。

覃异之下令拨通史恩华的电话,传令兵却说营长在前沿,一时找不到人。

覃异之问道:“你们还有多少兵力?”

没想到传令兵竟放声大哭。

覃异之明白了,对着话筒大声说道:“你马上传我的命令,火速撤回南岸,不得有误!”

没想到三营却迟迟没有撤出笔架山阵地,下午三点左右,覃异之再次打电话,终于跟史恩华通上了电话。

覃异之在“史恩华,我已经两次命令你们撤退了,你们为什么不撤?”

“师长,不是我们不撤!”史恩华说道,“我们已经被敌人完全包围,根本没法撤了!”

“没法撤也得撤!”覃异之发火了,第三次向史恩华下了撤退的命令,“你马上组织现有兵力突围,我把大炮都调过去压制敌人,并且二营在南岸接应你们!”

史恩华在电话那头却久久没有说话,过了半晌才说道:“师长,请原谅我难以从命,我们来生再见吧!”随即挂断了电话。

覃异之明白,史恩华已经下定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没有打算活着离开笔架山。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拳砸在墙上,四个指关节都砸出了鲜血。

战至当日黄昏,覃异之得到前方传来的通报,史恩华营长和全营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当年史恩华的哥哥史恩荣牺牲后,其父曾来过部队,老人家紧握覃异之的双手,流泪说道:“恩荣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覃异之回想起这一幕,耳边又响起史恩华在电话里所说的话,不禁泪如雨下。

值得一提的是,笔架山战斗结束后,日军让附近的老百姓去给三营官兵收尸,附近村子的老老少少去了上千人,都想看一眼这些与日军血战了四天的中国军人。

到了山上,老百姓全都跪在地下,只见漫山遍野全是碎尸,没有一具可以完整收拾的遗体,百姓们无不放声大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