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琦,现任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贵州省科协副主席(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贵州首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荣获年度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事锰矿找矿与研究工作四十年,发现了世界上首个6.65亿年前发生锰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海底古喷溢口群,率先发现了气液喷溢沉积型新型锰矿床,在贵州新发现中国第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新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从17岁进入地质队,到今年57岁了。四十年山水相依,四十年风雨兼程,周琦说,他仅仅做了一件事——高原寻锰。
风餐露宿的勘探,日晒雨淋的跋涉,这位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的“脸色”也基本上是锰褐色了。曾几何时,锰矿是南半球的“专利”,而如今,中国“贫锰”的帽子,如同当年贫油的帽子一样,被远远甩向了太平洋。周琦,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汉子,率领团队,在黔东地区发现并探明了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一举改变了中国锰矿在世界的格局。贵州锰矿资源储量一跃成为亚洲第一,黔东地区成为了中国锰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
“锰矿是一种紧缺的战略矿产资源,穷毕生精力找到它,作为地质人,我初心无悔。”周琦对笔者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锰工业迅速发展,锰矿资源量需求迅速上升,锰矿石供需缺口加大。已探明的老矿区锰矿资源几近枯竭,解决后续矿产资源迫在眉捷。
作为省地矿局地质队队长,周琦把找锰当成了第一要务。他带领团队在松桃西溪堡地区开展地质普查评价,历尽曲折,未见进展。接着又在在笔架山一带布置了两个钻孔,也没有结果。就这样,吃在大山里,宿在大山里,梦在大山里,周琦恨不得钻进地下看个明白,一解究竟。
年春节刚过,第一个钻孔完成,显示无矿;接着打第二个钻孔,结果还是无矿。周琦与团队盘旋在大山里的翅膀没有停止,并没有换来预想的效果。接连的失败,接踵的打击。矿在哪里呢?如何找到它?
周琦17岁昆明地质学校中专毕业后,就分配到地质队,开始寻锰生涯。原有的专业知识,已有的找矿经验,显然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接二连三的失败与打击,对于弱者可能是灭顶灾难,对于强者却是营养和力量。面对逆水行舟,面对压力重重,必须提升自我,站到巨人肩上去,周琦选择考研,下决心深造。一边探索,一边研学,由硕到博,完成了嬗变。“后来我才明白,传统的外生沉积成锰理论是导致失败的主因,必须寻求新路。”通过孜孜求学与独立思考,周琦渐渐找到了打开芝麻开门的的钥匙。看那地表露头的锰矿,已经被开采得差不多了,我们必须目光向下,向深部要矿,必须将目光深入到千米以下的,寻找地下的全隐伏锰矿。因为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千米以下找“盲矿”,难度大,风险高;而传统的方法是由浅入深,即从露头的矿体顺藤摸瓜,大致推测一个方向,再打钻孔检验是否有矿。周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攻深找盲,也找不到深部隐伏锰矿。
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周琦决心沿着这一思路,探索创建一套适合于我国的的锰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理论的“大厦”,总是生长于一砖一瓦。每当野外勘查时,周琦总是发现,锰矿体中含有沥青,面对这一种奇异的地质现象,问号总在脑子里打转,“锰矿里怎么会有沥青跑进来呢?”“沥青怎么会跑到锰矿里去呢?”周琦白天走路在想,晚上做梦也在思。为了搞明白就里,每到野外,周琦就坐在公路边或者坑道中,用心观察锰矿,用素描将形态画下来,用相机拍下来。饿了不知道吃,累了不知道困。回到家就翻资料,分析研究。看到他如此“痴迷”,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矿,本就是那样;人,却陷入了物我两忘。可周琦偏偏就死抓住这一细节不放。他翻遍了相关文献,他到处请教业内专家,拜师教授,上下求索路径,苦苦寻找着答案。
周琦决定,再次安排技术人员对西溪堡进行更为详尽的地质工作,在不同的区域点上取样,对锰铬比值进行细致的测试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西溪堡地区,预测的矿体由北到南、从厚到薄、从有到无,分布的规律非常明显。于是周琦便决定在盆地的中心位置设计钻孔,安排带钻普查。
第一个钻孔下去,到多米就见到矿,而且品位超过20%,这样高的品位在队近几年的锰矿勘查是极少见到。团队上上下下都感到了振奋。后第二个钻孔下去,却没有见到矿,第三个钻孔下去还是不理想。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勘探?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应当坚持。第四、第五个孔相继见矿了。但整个矿区还不能连成一个整体。周琦经过仔细分析和慎重考虑,决定改变思路,放弃钻探,改为坑道勘探。当坑道打到米时,主矿体再也无法躲避,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矿体啊。周琦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找矿理论!关键时刻,改变找矿方法,变钻探为坑探的思路与决策,无疑是天才灵感之妙笔!
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日,也是省地矿局与铜仁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战略合作、促进发展、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对铜仁市优势矿产资源开展合作勘查,由此建立了“地方政府、地勘单位、企业”“三位一体”矿产资源合作勘查的“铜仁模式”。随即,对锰矿率先实施了整装勘查,开展了空前的找锰大会战。作为锰矿整装勘查指挥长的周琦,深感找锰突破的历史性机遇来了。他有对黔东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从事3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求,也走出了初期找锰的种种困惑,锰矿找矿新突破的曙光就在眼前。
作为锰矿整装勘查的指挥长和技术总负责,周琦拼了,他带领的找矿团队也拼了。他们不断总结找矿经验,完善找矿理论,使黔东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创立了锰矿气液喷溢沉积成矿原创性理论和隐伏新类型锰矿找矿预测关键技术方法等,用以指导锰矿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研究和勘查工作。新的找锰理论-技术指导和支撑大会战,找矿成果凸显。仅钻探工作量就完成了30多万米,若将钻杆相连,可以从贵阳拉到铜仁了。就这样,他们先后发现并探明了亚洲最大的锰矿——松桃普觉隐伏超大型锰矿,以及道坨隐伏超大型锰矿、桃子坪隐伏超大型锰矿和松桃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等4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新增锰矿资源量6亿多吨。要知道,全球仅有13个储量超1亿吨的超大型锰矿,贵州铜仁就占4个,不仅刷新了世界锰矿资源勘查开发格局,一举改写了世界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历史。
艰辛显现初心,山高不如人高。历经40年,周琦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锰矿成矿新理论,并据此创建了一个新的隐伏锰矿找矿预测方法,为我国找锰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同时创造了上万亿元的潜在资源价值。周琦因此于年获得了我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年,又荣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四十年,周琦只做了这一件事,把青春无悔地献给高原,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通讯员欧德琳
编辑邹林
编审周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