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正式印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聚焦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培育,建设高质量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聚焦中华文化现代传播,加强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与推广;聚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化对港澳台交流合作。
《规划》提出,到年,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兴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按照《规划》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到年,广东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要达到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1.25册,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达到90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达40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个,博物馆增加到家,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3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40个。
到年,广东计划建成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强省,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和旅游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广东创作多台大型主旋律剧(节)目,演出总场次超过4万场,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全国性文艺奖项个,获得戏剧奖、荷花奖、金钟奖等专业领域国家最高奖项约人次,舞剧《沙湾往事》《醒狮》、粤剧《还金记》《白蛇传情》、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等成为近年来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创新建成“粤书吧”等新型阅读空间多家,形成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超过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建成4个国家示范区、8个国家示范项目和12个省级示范区、26个省级示范项目。
“十三五”期间,广东制定出台《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大洲湾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南粤古驿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和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新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名,新增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35个,登记公布国有可移动文物87.5万件/套。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8个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广东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年的亿元增加至年的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接待过夜游客从年的3.62亿人次增长至年的5.31亿人次。“十三五”期间,共创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认定1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5家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44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3家5A级旅游景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通讯员粤文旅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