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得挺好,老挝回来到玉溪下,临了发现中老铁路到昆明的车次只有上午的停玉溪,下午的不停,得在西双版纳转车,三转两转到玉溪已经快半夜了

有样貌淳朴的女司机来兜客,跟她上了车

出站到路口她说让她再去拼两个客人吧她守到现在不容易,然后她走了,走了快半个小时,带回来三个学生

在玉溪,车子在十字路口竟然可以随便停半个小时

说起玉溪你第一想到的是啥?是不是红塔山

曾经,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是连讨厌抽烟的人都知道的鼎鼎大名

酒店靠近聂耳公园,早起在玉溪的街头溜溜达达,一个闲散安逸的县城,路上的行人态度从容,不紧不慢

今天开始,铜锅米线、铜锅鸡、铜锅菌子、铜锅鱼一路陪伴我们,直到离开大理

聂耳公园的花开得正好,被敌人的炮火摧残过的山河早已修复,距离聂耳在民族危亡关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年,不过八十几个春秋

在神州的租车店里看到一张线路图,拍下来存着

丽江和香格里拉很久以前去过,昨天刚从西双版纳那边过来,下回可以找个秋天去腾冲和芒市那条线,这次选的是云南中部,先去抚仙湖和建水,再一路北上到大理

提了车,出发,往抚仙湖的禄充景区,路上会经过孤山岛、明星鱼洞

抚仙湖属玉溪市,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面积平方公里,最深处米,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畜水量亿立方米,相当于滇池、洱海总蓄水量的4倍

徐霞客游记:滇中山水,唯抚仙湖最清

作为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水质,湖面上没有机动船,民居也远离湖边

湖中原有两座小岛,大孤岛和小孤岛,由一座饮虹桥相连,明末时的一次暴风雨,把小桥和小孤岛荡尽,大孤岛从此真的成了孤岛

大孤岛不大,远远望去亭台楼阁层叠,岛上保留着不少自唐代以来的文化遗址

有一个烂柯亭的传说:

那年,一个住在抚仙湖边的少年到岛上砍柴,看见有人在亭中下棋,忍不住放下斧头围观

棋毕拾斧,却发现斧柄(斧子的木柄叫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子里,又发现儿时的小伙伴都已白发苍苍,少年幡然醒悟,自己在岛上遇见了神仙......

上岛只能坐船,就在岸边眺望一下吧,省得像那少年一样看局棋就已沧海桑田,不划算

抚仙湖太大,远远超过人类的目力所及,书上说当距离大于m时,人眼对景物就只存在模糊的形象了

而在我近视的眼中,阴天的抚仙湖更是混沌苍茫

阴天的苍茫的抚仙湖看着尤其神秘,因为抚仙湖里藏着一个秘密

年,潜水爱好者耿卫发现了这个秘密:抚仙湖底有一个人工建筑群

年,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在湖底陆续发现了8座古建筑,一个大约2.4平方公里的古城,其中一座高20米、相当于10层楼高的金字塔形建筑物最引人注目,建筑群中间,有一条长米、宽7米的石板路,在单体石构件上发现了用金属器雕琢的太阳、月亮、人面及“太阳光芒”等图像

是祭台?是庙宇?是古代城池?还是史前遗址?至今未有定论,最被认同的说法是在一场地震中沉入湖底的古滇国的王都

多年前,楚国大将庄蹻受命远征滇地,楚军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准备凯旋,却接到军报秦已灭楚,庄蹻无家可归,索性在抚仙湖畔称王建国

古滇国繁荣数年,忽一日湖上飓风吹荡,波涛山立,电闪雷鸣、天翻地覆之时,古滇国的王都连人带城一起滑入抚仙湖中

一路感慨一路前行,怀揣着神秘传说的抚仙湖宁静浩渺

行至禄充渔村

笔架山下,一棵棵大榕树沿湖而立,如云似盖,据说其中最年轻的一棵也有七八十岁了

白沙滩上,沙滩车是阴天里最亮丽的一抹颜色

清澈的湖面上,帆船静悄悄地注视着自己的倒影

天气晴朗的时候,抚仙湖是这样的:

有一些风景总是可遇不可求,就像有一些人,能否在最美的年华遇见全凭缘分

路上转进一家有缘分的农家饭馆

庭院里,树荫下,本不爱吃鱼的人也吃得欲罢不能的鲜美的铜锅鱼

还有至今念念不忘的铜锅洋芋饭

到建水已是下午,半天的时间要去建水古城和双龙桥,还要踩上小火车到站的点,有点赶,得好好安排一下

先到古城

东门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年)

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土城

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有四门,东迎晖,南阜安,西清远,北永贞,四门各筑三层城楼,高四丈

清顺治初年,南北西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复修,后再度毁损

唯有东门朝阳楼,历经年风雨,巍然屹立:雄镇东南

城外广场上,有人在吹笛,有人在跳舞,还有人在围观跳舞

走进古城,似乎跟全国各地的古街没有太多区别

雕梁画栋,牛腿格窗

热闹的主街,两边是幽深的小巷

与众不同的是这路面的青石,被岁月的鞋底打磨得光滑如镜

打开网上的地图,在古城光滑如镜的青石街面上慢慢走

古城的主街叫临安路,连着东门朝阳楼和西门挹爽楼

往北分岔一条翰林街

翰林街中段有一个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

往右分岔一条忘看名字的小巷,巷子里是各种建水小吃

家家都卖烤豆腐,食客坐着小板凳,围着小火盆,建水豆腐在铁架子上被炭火烤成焦黄的颜色、烤出暖烘烘的豆香,夹一块在建水的特制调料里打个滚,一口咬上去,这味道,啧啧

不只是烤豆腐,万物皆能烤,比如这些,虫子,看着就忍不住一哆嗦的虫子,是建水人舌尖上的美味

在永宁街口,铺排着12口水井,名字就叫十二眼井

十二眼井开凿于康熙四十九年,井深6米,井口已经磨出了如同玉石的光泽,纹理飘逸

十二眼井又叫扇井,看出来为什么了吧?

建水井多,口古井散落在建水的大街小巷,单眼的、双眼的、三眼的、四眼的、、、十二眼的,都有

古城里边,除了十二眼井,还有龙井、红井、诸葛井、涌莲井、永宁井和大板井

据说在建水,你只要走完古井,也就逛遍了建水城

沿着临安路往前走,一群铜人正在看榜

这里是学政考棚

建水学政考棚是云南提督学政定期举行院试的考场,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四进院,庄严肃穆,最后一进是学政署

游人多的时候,考棚里会举办“临安赶考”的实景演出,今天没有,只有中榜的学子在差役的簇拥下打马游街的欢乐背影

建水虽然地处边陲,却是西南地区的儒家文化中心,自古重视教育,境内人才辈出,有"临半榜"之称,意思是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有"滇南邹鲁"之称

学政考棚附近的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5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第三大孔庙

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37个,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在

被现代建筑包围的文庙,屹立了2年的孔圣人的儒学思想

临安府署,刚就在奇怪,临安不是在浙江么,这跟杭州的临安有什么渊源?

渊源就是,据说,元朝忽必烈征服南宋后,将南宋国都杭州的称谓“临安”发配给了偏远的建水,以示对南宋的蔑视。没想到忽必烈还是个逗比

口古井中最有名的大板井在古城外面,在西门对面的小巷子里

先说说这个紫陶制作的汽锅

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而汽锅,是制作建水名菜“汽锅鸡”的必备工具

一路惦记着汽锅鸡一路往前走,在小巷深处找到了大板井

大板井开凿于明朝洪武年间,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达到2.7米

大板井历多年而不枯,水质清澈甘甜,时至今日,周围的居民仍在井中取水饮用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专门介绍建水豆腐,而决定建水豆腐成败的关键的水,就是取自大板井

时间差不多,该去双龙桥了,看完双龙桥日落,再追着小火车到团山站,刚好

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在建水城西5公里泸江与塌冲河会合处,所谓"双龙",指的就是塌冲、泸江两条河,有一桥镇"双龙"之意

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因此又名十七孔桥

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的双龙桥全长米,桥面宽3-5米,宽敞平坦

桥上建有亭阁,三重檐方形主阁,底层为桥身通道,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

夕阳西下时,有“金光穿洞”奇景,但是,今天只有大风,没有太阳

雪上加霜的是,听见火车咣铛咣铛的声音,等醒过神来,著名的民国风建水旅游小火车从对面草丛后一闪而过

做攻略时查的时刻表是半小时以后啊,怎么能骗人呢,上车,追

公路跟铁轨不平行,追着追着不见了火车的踪影

追到终点站,只有团山站的站台静静地站在初春的风里

不甘心地绕着小站打转

门上的福字默默无语

窗台上的多肉默默无语

冷风里似乎听见车站门前的那株桃树在唱: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和同伴等成了两枝伸长了脖颈的鹤望兰,小火车也没有来,到底也没弄明白它是来过回去了,还是中间掉头了

回到古城的酒店,天已尽黑

亮灯的朝阳楼多了几分妖娆

这一天忙的,就像这灯下的路人,浪出一串幻影

明天去大理,行程得放松一点

我们走了,你继续雄镇东南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