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古城文物保护利用和大遗址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让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风采。
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模范生”,潮州市不久前在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是该会议发言的两个城市之一;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牌坊街义井巷、兴宁巷、甲第巷被文旅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广济桥代表国家形象载入《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第三次荣登“国家名片”……潮州下足功夫做好“统”“活”“融”三篇文章,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聚焦“统”字,有序推进古城整体提升
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市场运作……潮州市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采用“领导小组+实体机构+市场运作”的模式,成立潮州古城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讨论决策古城发展的重大事项;设立潮州古城管理委员会,履行古城建设和管理职能。合并市韩愈纪念馆、古城区文物管理所和广济桥文物管理所三个事业单位,升格组建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成立市粤东考古中心,做强古城文物保护、发掘与研究。注资20亿元组建潮州府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推动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
年1月,潮州市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年)》,提出24条具体措施,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动古城提升计划实施。制定《潮州市古城区建筑修复改造指引和设计范例》,引导老匠人、老技艺人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发挥工匠精神,推进文物保护修缮。以古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牵引,大力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等“三区一都”创建工作。
为保持古城山水完整格局,潮州市坚持“整体保护”思路,分批次推进古城内处登记文物点和已登记授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以文物、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利用带动整个古城的魅力提升。
聚焦“活”字,让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潮州市坚持以文塑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黄尚书府等处文物点、31处文保单位、99条街巷在修缮中重新焕发光彩,古城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古城居民生活宜居度、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用“绣花功夫”激发古城新活力。
此外,潮州市鼓励修缮后的名人古宅、家祠宗庙等活化利用为景点或茶馆、民宿客栈等。利用古民居改建而成的载阳茶馆,设立百姓舞台,定期举办潮剧、潮乐等非遗展演,游客在茶馆中可以边品茶边看表演,体验古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木棉公馆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民宿”。
徜徉在古城区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一间间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坐落于寻常巷陌、古城民居中,承载着古城厚重的文化。近年来,潮州有序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后续管理等工作,全市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的各类展馆已达70家,涵盖展览馆、非遗馆、古建筑类、名人故居等,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窗口作用,在馆内举办非遗文化讲座、展演等活动,全面盘活文物资源。
聚焦“融”字,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
潮州在广济楼辟建潮州非遗展览馆,在广济桥组织“一里长桥一里市”非遗传习集市等,推进“文物+非遗”,让文物点成为非遗展演的空间载体。
同时,文物+科技“跨界”携手,让文物“活”起来。在涵碧楼,运用VR和AR等高科技模拟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等历史场景,讲“活”潮州红色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广济桥上演“凤城之光”灯光秀,用高科技的光影艺术丰富观赏体验,为古老广济桥注入时尚之光,为文物保护利用带来新活力。
推进“文物+旅游”,串联广济桥、许驸马府、开元寺等文物点,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整合国保许驸马府、市保李厝祠,打造古城北片3A文物旅游景区。稳步推进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和Y10号窑址本体加固方案编制,完成Y10号窑址周边环境整治。省考古院考古工作队已进驻,对Y10号窑周边范围进行发掘。
(潮州日报记者林宗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