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捍卫者》中,姚子青和他三营的位兄弟,坚守年淞沪会战战场的宝山城七昼夜,最终全员阵亡。他的英勇不是宏大的14年抗日战争中的唯一案例,为了国家,军人们不惧牺牲,前仆后继慷慨赴国,慷而慨之。姚英雄死了,他的精神却在传承。两年之后的湘北战场,出现了一位不逊于姚营长的大英雄:史恩华。电影《捍卫者》里展示的中国军人与日军白刃战、士兵们用血肉之躯和集束手榴弹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等场面,在年的新墙河、草鞋岭、笔架山战场真实再现。年9月18日,第一次湘北会战打响。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陆军、特种兵、海军陆战队计10万大军分数路向防守在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攻击。当时防守新墙河的军队,是关麟征第15集团军所辖第52军的3个师,史恩华率师团第三营据守草鞋岭阵地。三营为加强营,有余人。根据作战计划,史恩华的任务是:坚守阵地,迟滞日军三天。9月20日开始,日军在火炮、坦克掩护下进攻草鞋岭。数十辆日军坦克碾压过来。年5月10日下午草鞋岭实景战斗是如此的惨烈。史恩华部据守草鞋岭两天后,撤到了新墙河以北的最后一道防御阵地:笔架山。至9月22日全营官兵已伤亡过半,师师长覃异之电话中下达命令:“史营长,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史恩华做出了和姚子青一样的选择,他没有后撤,他选择了死。他这样回答师长:“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据覃异之在回忆录中记载,22日下午3点左右,他命令史恩华立即组织现有兵力突围,他调炮兵压制日军并派兵在南岸做接应。史恩华然后说:“师长,我们来生再见!”9月22日黄昏,一部分日军从笔架山东边的大塘村过来,完成了对中国守军的合围。在最后的决战时刻,史恩华和3营剩下的战士与日军厮杀到了最后一刻。余人全部殉国。据覃异之师长回忆,战斗结束以后,日军让当地百姓上山收尸。乡亲们望着满山遍野的碎尸横陈,找不到一具完整的遗体,无不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年5月10日下午笔架山实景年,感恩于英烈们的以死赴国,我和志愿者们重返了湘北战场。草鞋岭、笔架山对于战争中的防守方来说,可谓是死地。我站在几十米高的小山头,环顾四周,无险可据。在草鞋岭的脚下,有一所当年那场残酷战斗下幸存的日本老兵援建的小学。他们或为忏悔,或为感怀于史营长和五百壮士的英勇。那个下午,我们将冲锋号放置在“笔架山抗日战场遗址”纪念碑前,缅怀英烈。年9月27日字在欢喜,喜欢在字;自在欢喜,喜欢自在。码字辛苦,如果喜欢,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0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