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无如春最好,一春最好是清明”。雨过清明,春暖人心。
清明假日期间,在弥补春节期间未能回家的“补偿式返乡”带动下,人们出游需求更加强烈,锦州文化旅游市场有序复苏,接待游客共计28.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8%,恢复至疫情前的57.8%。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5%,恢复至疫情前的60.6%。
缅怀先烈“红色游”成为新热点
信念之火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今年恰逢建党百年,“红色游”成为清明假日期间旅游新热点。各地游客和锦州市民纷纷寻访锦州这座“红色英雄之城”的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党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假日期间,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公园、黑山阻击战高地景区等锦州市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小山村大决战”的凌海牤牛屯也成为红色游和乡村游结合的热门打卡地。
拥抱自然“乡村游”成为新业态
气温回暖后的第一个假日,近郊游玩、乡村踏青成为了许多人度过假日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拥抱自然的“乡村游”稳步升温。人们走出家门,走进青山绿水之中,或到乡村、田园,在农家乐亲近自然。北普陀山景区假日前两天接待客流量近人。笔架山风景区截止到4月4日中午前累计接待游客近人,是去年同期接待游客的7倍。九华山风景区、岩井寺风景区、大凌河公园旅游区等景区迎来众多游客赏春踏青。大朝阳温泉山城旅游区假日期间客房满房,日接待游客超过人,人们在此品北镇地道美食,登山呼吸清新好空气,踏青、泡温泉,享受春日慢生活。
感悟历史“文化游”成为新趋势
锦州市博物馆(广济寺塔)、奉国寺、万佛堂石窟等景区以及北镇庙已是春暖花开,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满城馨香中人们来到这里,在古色古香中赏花赏春,在历史的凝眸中,感受时节气息,游走千年岁月,体验“旅游+文化”的魅力。清明假日期间锦州古玩城吸引各地古玩爱好者来此“鉴宝”,研学游也展现别样精彩,市博物馆(广济寺塔)、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宜州化石馆、中德古生物博物馆等景区以及北镇庙迎来大量研学游客,其中奉国寺景区接待研学旅游团人数百余人次。
人间烟火
“美食游”成为新宠儿
为了一种舌尖诱惑,可以远赴一座城。随着旅游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以美食为主题的旅游也得到众多游客喜爱。游客或是在欣赏游玩的同时,体验锦州特色美食,或是专程来到锦州,就为了朝思暮想的一顿美食。无论是“万物皆可烤”的锦州烧烤,还是各类应季海鲜,还有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等美食,都足以成为人们来锦州游玩的“理由”。清明假日期间,众多游客都选择到锦州体验这座“美食飘香之城”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锦州烧烤更是“一桌难求”,日日火爆。
随心出行
“个性游”成为新时尚
今年清明假日旅游方式以周边短途自驾为主,“家庭游”“亲子游”成为新理念。便捷又方便的自驾,一日游、两日游这样的周边短途游玩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到想去的地方,体验最好的春光,释放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或陪着家人,弥补春节没能返乡的遗憾,或带着孩子体验亲子时光,人们的出游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
严抓严控假日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假日市场工作有关要求,清明节假日期间,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景区开展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对景区疫情防控、游客流量管控、安全提示、警示标识、安全防护设施、特种设备运营使用情况和景区防灭火工作进行了检查并提出相关要求。
假日期间,锦州市县两级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执法车辆35台次,检查文旅市场经营场所家,其中旅行社24家、景区33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9家、娱乐场所48家,出版印刷33家,广电企业9家,发现并处置安全生产隐患问题20件,有力保障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按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的要求,指导各景区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同时,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做文明旅游的实践者、传播者,使文明旅游蔚然成风。(二三里编辑项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