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间,苍坡村有李氏兄弟二人,和睦情亲至深。后因兄迁居方巷村,仍来往不绝。兄筑“送弟阁”,遥望弟归,而弟构“望兄亭”,以慰思兄之情。八百多年过去了,这份被李氏兄弟演绎到唯美极致的手足亲情,依然伴随着楠溪江边的望兄亭和送弟阁一直流传着。
望兄亭
一体而分,兄友弟恭
每次到苍坡,望兄亭的故事总不免被提及,为了避免道听途说,记者还是决定再次探访,了解更为详实的历史资料。幸得同事引荐,找到望兄亭故事里弟弟李嘉木的第38代孙李三珍和39代孙李东峰。沐着微雨,记者一行驱车直奔岩头镇苍坡村。
两人娴熟地带领记者穿过寨门,向右侧池塘行去,一路向我介绍起了苍坡的历史。古村建于宋代,至今保存较好。以“文房四宝”规划布局,笔街正对笔架山;村内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以及水池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经过几株铁臂虬枝,浓荫如盖的古柏,便看到一座亭,来到亭处,李三珍老人指着旁边的碑文介绍,该亭就是流传着李氏七世祖李秋山、李嘉木兄弟情义的“望兄亭”。在方巷村口也有一座相仿的古亭,名“送弟阁”。亭面东,阁面西,一东一西,遥遥相望。经历清朝康熙年间的损毁和常年风蚀,瓦椽腐烂,望兄亭部分柱子已变形、开裂,瓦椽腐烂,但曲形的弧度放足,檐角飞翘依然是楠溪江沿岸古亭中的精品。
送弟阁也叫接季阁
李东峰站在“望兄亭”遥望一里外的“送弟阁”若有所思,然后坐在亭子里说起了这段故事。据史书记载:南宋年间,苍坡李氏第六代世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秋山,老二叫李嘉木。兄弟两个在家务农为业,孝顺父母,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互敬互爱。后来两兄弟都成了家。大哥秋山一家搬到方巷去拓展祖业,弟弟嘉木仍旧住在苍坡老屋。李氏兄弟虽然分居两地,但仍是兄弟情深,心连一起,每当农忙春种秋收时节,弟弟帮兄拔秧,兄助弟插田。他们白天干完农活后,总要相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冷暖,且吟诗作赋,风雨无阻,被村人视为耕读兄弟,孝悌楷模。一日,李秋山吃了晚饭,走到苍坡弟弟屋里攀谈聊天,一直聊到深夜,哥哥才起身要回去。从苍坡到方巷,距离不过一里多路,但当时野径荒草,时有兽类出没。嘉木不放心哥哥一个人走回去,就送他到方巷。嘉木转身回苍坡时,秋山更不放心弟弟一个人去,也送他到苍坡来,两个人送来送去,一直送到天将亮。后来,他们觉得每晚这样送来送去,耽误光阴,双方商定:各自在村旁双方相隔最近处建一亭一阁。弟弟李嘉木在苍坡村口边建一座“望兄亭”,哥哥李秋山在方巷桥边造了一个“送弟阁”。每当深夜叙旧惜别之后,平安到达自己村舍,则在亭阁高处举灯旋晃三圈,以报平安;对方见明灯三晃之后,亦举灯三次,以报已经知晓。然后,兄弟俩各自回屋安寝。
八百多年过去了,苍坡、方巷两村李氏族人却把这份情谊延续到了今天。每年正月初一,苍坡李氏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族老带着香烛,敲锣打鼓前往方巷接兄弟族人回李氏宗祠祭拜祖先,而方巷族人则以“火炮”相迎。
千年悌道,历久弥新
我们都知道“家训”这个词,它是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李氏家族这份绵延近千年的孝悌家风,让记者动容。《弟子规》言:“兄道友,弟道恭”即为兄友弟恭,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
古人云:“孝悌为先务”。这孝,指的是儿女要孝顺父母、长辈;这悌,则是尊敬兄长、关爱弟弟,手足互敬互爱之意。而现实中兄弟失和的原因,一有好争好贪,为争祖宗产业,反目成仇,骨肉乖离。二有娶了妻,渐渐情谊就疏远了。然而,因着望兄送弟的美谈,苍坡古来少有反目的姐妹,也少有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的兄弟。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就和睦了,尤其是父母,从此便可安心。
“兄弟互助,老有所依,这就是幸福啊。”李三珍说道。“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村可多着呢。”几百年来,李家后人遵循先祖遗训,兄弟和,敬长辈。今年88岁的李修平就是现在最典型的例子。他父亲去世得早,在他20岁时,就承担起照顾未成年的五位弟弟妹妹的责任。不仅成为当地的美谈,其事迹还载入李氏族谱,成为李氏族人教育后人的典范。据介绍,其父亲去世时,当时他妹妹只有16岁,二弟13岁,三弟9岁,四弟6岁,最小的幼弟只有数月大。李修平一边要劝慰终日以泪洗面的母亲,一边还要继承父志,重整家园,抚养年幼的弟妹。那时,正值解放初期,物质极度匮乏,即便是有劳动力的人家,也常常食不果腹。就在这万般艰难的时候,李修平肩负着长兄为父的重任,殚精竭虑操持着一家大小事务。
事实上,身为兄长的李修平自己的小家负担也不轻,当时他刚结婚,分了家,即便如此,他从没有嫌弃过弟妹。久而久之,其妻难免就有了怨言,为了照顾弟妹,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他二十多岁时,妻子扔下年幼的一双儿女弃他而去,李修平却全然没有怨言,更是一门心思花在大家庭里,终生没有再娶。兄长对弟弟妹妹的这份情义,牢牢地印在了五兄妹的心上,对大哥恭敬有加。妹妹嫁人,弟弟娶亲,随着人口增加,李修平开始为弟弟们置业,新房六间,老屋三间,哥哥让弟弟,弟弟推哥哥,最后兄弟五人平分,被村里人当佳话传诵。这才有了族谱中称赞李修平:“长子为父,竟有其事,孝长带幼,仁至义尽。”可惜,记者来时,李修平老人正在温州小住,缘悭一面。也因各种原因,记者未能联系到李修平老人的后辈。
著名国画家夏蕙瑛题诗
多年时光过去了,这李氏兄弟情深意笃文明之风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上世纪90年代,著名国画家夏蕙瑛到了楠溪苍坡古村采风,她听到这个故事,深受感动,遂题诗云:“欲寻桃源路,携秋楠溪行。村同古柏古,人比清水清。弟望送弟阁,兄送望兄亭。谁又点灯去,远山明月生。”
多年时光过去了,苍坡李氏兄弟的后人用自己最朴实的信念与行动,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孝悌故事。而李修平“舍小家顾大家”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来源/中国永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