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j/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构建“三级党建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促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项目制为核心创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长效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为了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合肥市蜀山区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多重创新举措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让辖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构建“三级党建链”,将支部建在小区

“我们建立了‘社区书记工作室’,推动党组织向居民小区延伸,由社区书记兼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让小区居民随时能找到党员,有事能找到组织。”笔架山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山水名城小区位于笔架山街道西南部。为了缓解小区邻里和物业矛盾,天鹅湖社区党委把党组织建到小区,推选退伍军人张其凯为小区党支部书记,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完善物业服务监督机制,并广泛动员小区党员参选业主委员会委员,将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党员比例提高到80%。此后,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定期会商,协同互助,彻底改变了小区面貌。

南七街道科企社区便民食堂正式开放,方便辖区老人就餐。

“解决好群众的现实问题,才能让党组织在群众中更有向心力和号召力。”张其凯说,小区党支部成立后,牵头开展党员认领“微心愿”、周末大扫除、文明养犬宣教、义诊等形式多样的公益和娱乐活动,居民认可度不断提升。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我们要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厚植于居民小区,放大在治理一线。”蜀山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蜀山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三级党建链”,夯实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群众有了“主心骨”。

截至目前,蜀山区六百多个小区实现了党支部全覆盖,形成“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格局,“两万余名居民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落在了小区,其先锋模范作用也发挥在了小区,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治理服务体系的高度匹配和深度融合。”

汇聚合力,“大工委”“大党委”搭大平台

社区治理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仅凭社区工作人员力量远远不够。为此,蜀山区依托街道(园区)“大工委”、社区(村)“大党委”,破除“小街道”“小社区”与“大机关”“大单位”的行政壁垒,成立街道协商联席会,打造“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体系,凝聚多方合力,增强服务能力。

“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真正实现了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很多原来想办而办不了的事办成了,原来很难推动的工作也顺利推进了。”西园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街道共与40多家单位开展共建,实施小微项目约50个,为很多居民带来了“暖心礼包”。

稻香村街道“周末议事厅”,协商解决群众身边大小事。

稻香村街道则设立“周末议事厅”,将党员和居民聚在一起,搭建了“党委牵头,居民携手、周末议事,小区共治”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朝阳小区存在电动车辆随意停放及充电难的问题,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给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带来难度。为此,朝阳社区“周末议事厅”由社区党委牵头,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以及居民共同参与,解决了这一困扰社区治理的问题。截至目前,稻香村街道27个“周末议事厅”共举行余期活动,有效解决了小区公共设施改造、环境提升、整治违章搭建、高空抛物等一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巡逻队安装道路广角镜。

现在,蜀山区各街道、开发区和社区依托“大工委”“大党委”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讨会商,形成“小区议事委员会全覆盖,小区党支部牵头,网格长、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物业企业负责人协同,党员骨干和志愿者多方参与”的小区治理团队,推动基层共治共享。

项目化+数字化,为百姓提供精准服务

随着时代发展,居民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对精准化服务需求更为迫切。为此,蜀山区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模式,加大数字化治理推进力度,实现服务群众“零距高”。

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智慧社区”系统,为精细化治理赋能。

其中,西园街道以“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创投项目为切入点,将区域党建与社会服务有机衔接,根据群众需求编列服务项目,由区域单位党组织、党员通过公益基金承接认领,再按项目化模式由专业社工为主体组织实施,构建不相隶属组织之间互联互动互通、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党建共同体。年,西园街道设计了7类46个社会服务项目,涵盖了特殊人群(特殊儿童和老人、社区矫正人员、计生特扶对象等)服务项目、青少年服务项目、小区治理项目等贴近群众需求的身边服务内容。

另外,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目前已实现23套系统单点登录、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初步实现社区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共享利用。而南七街道“南七e窗”智慧社区项目涵盖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教育、生活、家政等板块,实现平安数据、健康养老数据、网格信息数据的汇聚……

“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是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蜀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蜀山区一直致力于搭建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种数据信息横向纵向贯通,提升服务质效。

汇聚红色力量,筑牢抗疫基层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蜀山区依托基层党组织,快速、有效地构建起边界清晰、覆盖全面、管理灵活的网格体系,形成“有呼必应”的党群互动模式,精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这其中,社区作为联防联控的最前线,更展现了理顺治理架构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巨大作用。

“作为党员,有一份力,就要发一份光。”光明社区居民顾恒琴每天值守在门岗,为来往居民测温、监督扫码;山水名城小区退休老党员蔡立和周庆被称为小区的“定海神针”,在他俩的带动下,小区三十多名党员志愿者自动排班值守门岗、日常巡逻,用心守护小区安全。“各小区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而在集中隔离点,我们也建了临时党支部,统筹医务、安保和服务人员中的党员力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蜀山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组织科副科长赵军介绍。

蜀山区各街道社区还利用线上“周末议事厅”等平台向居民传达各项防疫政策,解答安康码“黄转绿”等相关问题,消除居民不安情绪。同时,通过小区党支部、小区议事委员会等开展线上心理疏导、线下代购跑腿等服务,组织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正常生活需求极易受到影响。蜀山区各街道社区提前做好预案,用精准化服务为居民的正常生活保驾护航,将疫情对居民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小。

“在应对疫情大考时,蜀山区逐渐完善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成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蜀山区相关负责人说。

刘晓朦詹伟伟葛庆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