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邹建国整理:朱来宽

4月12日,作为陪审员的我,接到宿迁市宿城区法院通知,随该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郑小苗法官和王炜法官前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笔架山监狱开庭。

职责所在,当然服从。但去黑龙江这么远的地方开庭我还是第一次,导航显示公里,开车需要25个小时。

15日上午8时,警车载着我们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始了长途跋涉,一路向北。

和两位法官同行,应该说是我的荣幸。因为我有了近距离向他们学习法律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两位法官。我把车厢当做“流动的法律课堂”,向两位法官请教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

此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位亲戚咨询我关于离婚方面的问题,并且涉及分割财产问题,有些细节我一时还真解释不透。情急之下,我把手机递给了王炜法官,请他帮忙解释。王炜法官那专业法律知识的运用,让我大开眼界。

一路上,就债权债务、分家析产、保全担保等十几个问题,两位法官都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我内心感慨:此次陪审虽然路途遥远,但不虚此行。

穿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一市,经过两天半的长途奔波,17日上午9点,我们终于到达位于黑龙江省北端的双鸭山市笔架山监狱,虽然身心疲惫,但强烈的责任感迫使我们打起精神。

高大威严的监狱门前,站着十几个人,不用询问,从他们期待的目光可以看出,他们就是原告。

核实过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后,王炜法官和同行的书记员带着涉案人员的证件到监狱狱政科办理手续。

20分钟后,我们进了监狱提审室。

提审室虽然没有法院那样齐全的设备,但在一张办公桌前开庭同样庄重而严肃。

案由涉及15名农民工分别起诉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单位和包工头的劳务合同纠纷,15起案件原告全部到庭。

法庭经过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每个环节都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为了弄清事实,两位法官向原告和被告询问了十几个问题。作为陪审员的我,被两位法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不由自主地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目光。随后,我也向原被告询问了几个相关问题。

庭审结束后,郑小苗法官询问了被告依某是因何罪入狱,依某称自己是因为诈骗被法院判刑20年,在狱中表现较好,已被减刑,但还有18年刑期。此时,依某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60岁了,估计要死在监狱里了。哽咽的声音中带有后悔之意。

依某短短而又低声的几句话,却像响雷一般,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其中一位原告说,违法犯罪,锒铛入狱,才觉得自由的珍贵。

殊不知,开放的社会什么都不缺,唯独买不到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以身试法,流的只能是铁窗泪。

18日上午,完成使命,我们来不及掸去身上的尘土,坐着警车一路南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个细节,让我对宿城法院严明的纪律和领导模范带头作用称赞不已。

眼看警车即将驶入宿迁市运河路,距离我家约米。我提出下车,郑小苗告诉我,法院有规定,办案中途不能下车,必须到法院后再回家。说实话,我真的有点不高兴,因为到法院下车我要多跑10公里,既然有规定,我们就要遵守。后来,我了解到当时警车行至项王路时,离郑小苗家也不足米,可他也是到了法院才回家。

完成了远行的陪审任务,回到家里,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陪审员,在做好陪审的同时,也要将所学的法律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法院案件逐年上升,一方面说明我们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增强,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诚信缺失,违法的现象还时时存在。所以,大力普及法律知识,激活老百姓的法律细胞,依然任重道远。

我将为此加倍努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