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述
对于石首人秦某来说,被人形象称为“三无一有”,“三无”是说他无家庭无住房无职业,“一有”是37岁的他,有的竟是六次坐牢经历,外加两次行政拘留。7月21日,刚刚刑满释放两天的他,又迫不及待伸出了“三只手”,一个多月后再次落入法网,又将面临“七进宫”。8月30日,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和刑侦大队联手侦办了一起系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秦某被抓获归案。
PART01
惯偷回乡,石首盗窃频发
今年七月下旬开始,石首市城区及周边乡镇连续发生电动车和手机被盗窃案。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经侦查分析,很可能是一人所为,在局刑侦大队指导下,进行并案侦查,并逐渐将目标锁定在惯偷秦某身上。对秦某,民警太熟悉不过,此人既盗窃,又吸毒,几进几出派出所,以偷为业,屡教不改。然而,锁定目标易,抓捕嫌疑人难。由于秦某称自己无父无母,也无兄弟姐妹,还没结过婚,无家室无居所更无职业,就是以偷为业,他手机也经常不开机,想寻找他十分艰难。
案件频发,秦某却杳无音讯,令民警十分焦急。民警分析,秦某落脚点不是租房就是住在没有登记的小旅店内,只能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进行秘密摸排。
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终于在东方大道老车站后面一旅社,发现了秦某的行踪。然而,正当民警蹲点守候时,秦某如惊弓之鸟般再没露面。民警分析,秦某已抢先一步溜了。随着秦某的失踪,石首盗窃案也陡降,但民警仍没有放弃抓捕秦某的力度。
8月27日,在公安县公安局南平派出所协助下,嫌疑人秦某被抓获,为他销赃的同伙蔡某也落网。石首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中队长张奋、笔架山派出所民警谢巍等将秦某押解回石首。
PART02
张网捕贼,警钟鸣醒多少人
多么熟悉的审讯室,多么熟悉的“对手”,秦某自知对手太强大,隐瞒不过罪行,干脆竹筒倒豆子,交代了所有作案事实。
原来,7月21日,秦某从广华农场刑满释放回到了石首。刚进石首,他没有对家乡的一丝感情,并没有按要求向有关部门登记报到,他也知道自己无家而归,而是来到了东方大道老车站附近一个小旅馆。这里是他以前常来常往的地方。此时的他两手空空,老板娘对他的到来并不特别惊喜,对身无分文的他来住店也绝不会拒绝,她知道钱对秦某来说都是“小事”。于是,住店他是赊的,吃饭他也是赊的,在小旅馆足足睡了两天后,夜晚他便要“工作”了。23日晚饭后,秦某沿着城区街道漫不经心行走,两眼一直打量两旁的电动车。行走到陈家湖公园附近,他走累了,也不想走了,一辆大半新的电动车映入他的眼帘。他张望一番,走近车子,试了一下,没上龙头锁,也没报警器,他推起车就走,专走小巷来到界山口附近一家维修店,假称钥匙丢了,花三十元配了把钥匙,车子十分轻松便归了他,轻车熟路找到了“下家”,第一个买家竟是旅馆老板娘。他喊元,元成交。此后的日子,秦某频频出动,石首城区一些市民电动车、手机接二连三被盗。在中山街电信公司门口,一个顾客以为进店一小会没事便没拔电动车钥匙,结果几分钟出来,电动车便不翼而飞。笔架山市场一个鸡贩利用中午时间休息一会,结果她放在手边的手机便失踪了。
经讯问和初步调查,盗窃嫌疑人秦勇自7月21日刑满释放以来,连续在石首城区、团山寺、调关及公安县等周边乡镇县市作案12起,其中盗窃电动车6辆、摩托车2辆,手机4部,实际他销赃获利到手仅两千余元。民警发现,秦某之所以频频得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受害人太大意,有的没锁车龙头,有的连钥匙都没拔,有的在店里忙碌,手机放在任何人都能拿到的地方。破案的同时,更要防范才能使窃贼无趁之机。
而在销赃方面,他的渠道更是十分“便利”,有的废品收购站给他敞开大门,有的充当“中间人”赚一笔,就是他住的旅馆老板娘也先后从他的手中低价买走一部手机和一辆电动车。特别是吸毒人员蔡某对秦某“有求必应”,秦某盗窃的赃物有多少他收多少。这些人当然知道秦某是“三只手”,但只要有利可图,管他赃物不赃物。案发后,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按着“案件必破,赃物必追”的原则,千方百计为群众挽回损失,已追回了绝大部分赃物。贪图便宜购买赃物和销赃的不法人员,不仅要退出赃物,还要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他们来说,这也叫鸡飞蛋打!假若人人不贪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之物,盗窃犯也必无销赃市场。
在疯狂盗窃的同时,秦某也自知距离牢门更近了,他出门便东张西望,看见警车和警察打老远就躲开,做贼心虚的他从不敢拿正眼瞧人。直到落网他才长叹一声“像我这样没家庭温暖没亲人疼爱也不愿自食其力的人,监狱只能是唯一能收留我的地方!”
针对此案,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副所长周波说,刑满释放人员回到家首先应到相关部门报到,由当地社区负责帮扶。但像秦某这样居无定所,又无亲人的特殊对象,处于管控的“空白点”,如何使他们管控不脱节值得重视。不要等他们再次作案再打击这不是最好的结果。让群众减少发案,让社会减少犯罪才是法治公平正义的最好体现。
来源:石首公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