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8/5683086.html

莱芜笔架山风景区,位于莱城区西南牛泉境内,东接葫芦峪,西至凤凰山,北到云台山,南至雁岭关。相传东晋书圣王羲之曾云游至此,常与文人墨客在此地相聚开怀畅饮、研讨书法。正要与同僚们“修禊”之时,风吹纸卷,急忙搁笔按纸,猛起头,见此山形似笔架,顿生灵气,欣然提笔命名“笔架山”。

笔架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的历史人物亓诗教就生长于笔架山下的李条庄村。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邀鲁定公在齐鲁交界的“夹谷会盟”也发生于此。

近几年,当地人有意开发笔架山,庙会已举办第十四期了,目的是扩大影响,增加人气。可是在看演出的大都是老年人,且寥寥无几。

豫剧《墙头记》正在演出《墙头记》

我们看了一会演出,离开广场沿路攀登,山脚下是一片、一层层的果树,山杏花开烂漫,四处飘香。

山上的杏花杏花杏花杏花杏花杏花杏花

沿路继续攀登,上行不远不远,果、林交界处,就是石刻碑林,各种书体,各种书风,各类人物的墨宝,尽显风流。

笔架山碑林中的石碑石碑石碑石碑木刻长廊木刻长廊笔圣王羲之雕像

笔圣王羲之的雕像在杏花和柏树的环绕之中矗立,还有驴友跪拜了先师。

关帝庙山上的花上山的石台阶,花团锦簇的笔架山

远看笔架山,山下是鲜花簇拥,山上是郁郁葱葱。三个山尖紧邻相拥,酷似笔架。

山峰下的观音庙花山上的老虎洞洞山下的路

沿原路返回,开车回家,顺游绿矾崖。绿凡崖村隶属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位于莱城西拿南15公里处,距牛泉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莱芜牛泉镇绿凡崖村南接庞家庄村,北邻吕家楼村,隔东山与五龙庄村交界,越西岭与渐河村接壤。绿凡崖行政村,由绿凡崖,东涝坡村和西涝坡村3个自然村组成。

莱芜牛泉镇绿凡崖村原名夹谷村,是齐鲁夹谷会盟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齐景公邀鲁定公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开了一个议和会盟的会议,孔子作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和鲁国的成员参加了会议,其“礼”的学说在这次会议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礼”服人,不但促成了两国的会盟,而且还使齐国归还了在原来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这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国君在夹谷的一次重要会盟,史称“夹谷会盟”。

为纪念“夹谷会盟”的历史功绩,鲁国人遂将“夹谷村”村名改为“议和沟”,“议和沟”后又演变为“义河沟”,“义河沟”之名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在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四月修建的“白衣观音庙行宫”的碑上,仍用的是“义河沟”之村名(此碑我们在庙中看过)。

清朝初年,义河沟又有“绿”(音lu)姓人家迁此定居。由于村西河边有一座状如明矾的山崖,于是将村名定为“矾崖”,又因绿氏家族在此居住,义河沟便更名“绿矾崖”。大约年前,绿氏家人不知去向,现仅存绿氏墓地。

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看了看老房子,顺便参观了白衣娘娘庙,游览了夹谷会盟遗址。

村中的大门楼,由于地势盖了两层。正面看门口新建的白衣庙亓诗教写的碑古碑新修整一新的庙

白衣娘娘庙是在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受礼科给事中亓诗教之命建造的,到现在已有四百年了。此建筑四梁八柱,砖石构筑,红墙黄瓦,颇有皇家建筑的影子。主体建筑称作“大殿”,大殿前建有前厦;殿内雕梁画栋,壁画精美;据资料介绍在各椽檩之间雕有小庙,小庙中又刻有小神像;因此,白衣观音庙被称为“庙中有庙,神上有神”的全神庙。大殿锁门,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景象。

挑担式门口老大门老大门,这家老太太说是看庙的里面看大门内

我们进去这家,有一个老太太在院内,通过交谈我们知道,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她的三个儿女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家原来是看庙的,自老太太嫁来就住这个院子,院子少说也有一百多年了。

院墙土楼老树夹谷会盟遗址孔子像村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