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苍南
财政“一事一议”
促民族乡村振兴
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10周年。10年来,苍南县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以一事一议为支点,“集财力”撬动各方力量做出“大文章”,为推进美丽乡村、共同富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十年间,苍南县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个,涉及全县个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包含了“村庄整治”、“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总投入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万元,县级财政投入万元,吸引村集体和村民筹资筹劳万元,社会各界捐赠万元,整合其它资金万元。
”
一事一议促“蝶变”,“荒凉村”转身“幸福村”
初夏时节,掬一捧清水,一路向西沿溪而上,来到苍南县莒溪上游的大峨少数民族村,廊桥之下绿水悠悠,竹林栈道碇步连连,彩墙黛瓦夹岸而立,这一幅水绿村美的新农村画卷跃然于前。而在这十年之前,大峨少数民族村是个无人问津的荒凉村,山体裸露、乱石成堆......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推动下,相继于年、年、年建成投用了滨水公园、生态堰坝、景观亮化等项目,让原有岸边的杂乱荒地变成了错落有致的风景,从原有的“荒凉村”转身蝶变为“世外桃源”,最高接待游客上万人,年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
一事一议“流水线”,“闲水”变“富水”
绵延10余公里的莒溪是贯穿莒溪镇的标志性河道,承载了历代莒溪人的记忆和生命,也是“一事一议”助力乡村振兴变化的记录者。
前几年,为了促进乡村旅游成典成线成片发展,苍南县“借水生财”,通过“一事一议”政策财政重点支持莒溪沿岸的6个村建设,打造一条小桥流水拥万家的风景线,而这条溪让这几个村增加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
依托这山水相依的关系和资源,支持溪东少数民族村发展民宿经济成为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的发源地,助力田寮等村的溪堤治理加景观亮化工程,沿线打造水幕(人工瀑布)、水车、大舞台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营造出了“河在林间、人在景中”的滨水景观带,灯光与水的交融,白天与夜晚的景致交相呼应,成为苍南最美长廊。
白天诗情画意,小桥流水,尽情享受自然和禅意,夜晚灯光阑珊,揽星河入梦,只觉那般岁月静好,如今漫步在莒溪山水间,那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一事一议“送东风”,“一村富”变“村村富”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幸福路。沿着时光流水的脉络前行,借助一事一议东风吹遍苍南大地,如挖掘特色,建设民族文化广场、笔架山公园、畲族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岱岭畲族乡富源村畲族文化重新焕发风采;优化设施,建设赤溪圆屿村游步道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漫步休闲场所,也成了农村旅游的风景线;结合当地特色农作物,畅通沿浦镇四季柚、西瓜、蜜瓜等产业致富路,徜徉在乡间丰美的果蔬林间,一事一议的成效跃然纸上.......
十年,弹指一挥间,真金白银的投入,数以百计的项目,64万余人的受益面……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支持下,既有多方投入支持,也有特色行为发展,还有阳光操作保障,苍南的农村展现出新面貌、焕发了新活力。
供稿:省民宗委民族一处、苍南县民宗局
原标题:《苍南:生“财”有道,民族乡村促“蝶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45.html